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香港僑生談普教中、台灣母語

◎ 紅心

一九三六年,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推行皇民化政策,當中的「國語運動」要求台灣人學習日本語。一九四六年,國民政府在台灣推行「國語運動」,要求台灣人學習北京話。二○○八年,香港特區政府推行「普教中」,以北京話取代粵語為中文科的授課語言。語言政策,常常是統治者「清洗本土」的手段。

而直到二○一六至一七年度,港語學的調查資料顯示,普教中小學比率已達約七十 二.四%。而最近在香港浸會大學因為普通話畢業門檻發生學生包圍語言中心的事件,也是香港特區政府從教育和語言政策滲入政治的手段,以達到中國政府要求二○二○年前讓八十%人口說普通話的方針。

個人因為興趣或工作需求學習一種語言,在本質上是值得鼓勵的。但如果政府推行的語言政策是包含政治考量,希望藉由北京話教育去取代粵語的地位,使香港人的本土語言和文化流失,便需要審慎思考其正當性。就如國民政府當初在台灣強推的「國語運動」,以體罰的手段壓制學生使用本土語言,並把北京話定為台灣的「國語」,藉以矮化、醜化其他本土語言,便是缺乏正當性的語言政策。類似的「普教中」政策在香港推行,導致香港學生習慣講北京話的情況下,粵語也將難逃厄運,於數十年後成為香港的弱勢語言。

現在台灣對於本土語言有所堅持的人不多,台灣人民若不努力傳承屬於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本土語言恐怕也將於數十年內消失。不同於台灣的是,香港的文化身分認同早於英屬香港時期,已深深植根於香港人的認知裡。面對語言不正義和打壓時,香港人會不畏強權、勇於抗爭,希望保護屬於自己的文化。台灣呢?

(作者為國立成功大學香港籍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