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三井倉庫 還給民眾開放討論

◎ 林奎妙

十九日,柯市府在三井倉庫遷建基地舉行上樑典禮。官員、專家、廠商站在組裝不回去的半圓形山牆前合影,宛若獵人們在獵物的屍身前留下英姿、宣告春天降臨西區門戶:花了大把公帑,終於以綠地、廣場取代了民宅、老建築,未來再以燈節等活動資源拉抬此門戶新地景的形象、持續創造話題,便能以「有感施政」作為選舉口號。

但市民朋友未必清楚,眼前視野開闊的「景觀改造」只是選前討巧伎倆,檯面下半年來如火如荼推進的各開發案,才是西區門戶計畫的真相:台北舊市議會已完成地上權設定,雙子星招商說明會座無虛席,台鐵在玉泉公園西側的基地與台北郵局開發案,也通過初階都市計畫變更。意即,整個西區門戶廊帶,未來將陸續冒出許多超高型大樓。那麼,位在西區門戶核心區的三井倉庫,是配合開發調性進行活化,還是能守住公有文化資產的底線,將歷史價值具體轉置在空間功能上?

若照市府規劃,三井倉庫八月試營運將提供旅遊訊息、美食、藝文等服務,但台北車站附近並不乏此類空間。又,倘若市府採招商經營模式來實現這種大雜燴想像,難保三井倉庫不會變成誠品地下街的地面延伸。

重探西區門戶的空間爭議,街友的行李寄放、移工假日的休閒需求,皆是重大公共議題。在忠孝橋拆除前,三井倉庫曾是街友的避難所,若未來三井倉庫能提供附近街友簡易淋浴設施、或作為行李寄放倉庫,不但可延續城市邊緣的歷史,也可彌補去年市府差點粗暴清理街友家當的決策。

此外,三井物產的發展史與殖民政府的拓殖政策息息相關,曾為南進基地的台灣,若能深化三井倉庫的歷史意涵,以移工相關的文化活動吸引跨國勞動者前來認識曾共有的歷史命運,也比美食、藝文、旅遊資訊站更具能體現「門戶」的實質精神。

呼籲柯市府,與其在官方致詞中隔空感謝文資團體來洗白爭議,不如把握空間活化階段作點像樣的事,修補西區門戶支離破碎的公共性—由民眾搶救下來的倉庫,請還給民眾開放討論!

(作者為文化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