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鏗鏘集》在戒嚴枷鎖的裂痕求生

戰後台灣,經歷二二八事件,以及戒嚴長時期(一九四九.五.二十—一九八七.七.十五),一九五○年代白色恐怖及中國國民黨超過半世紀一黨化統治,成為社會病理的根源。

解嚴後,台灣在十年時間的激烈民主化運動,於一九九六開展總統直選的新時代,但並未真正確立台灣的國民國家條件。糾葛在「中華民國」憲法的中國意理,成為綑身索,形成台灣國家認同的混淆,迄今未解。

失去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絕對統治權力,中國國民黨的殖民論者處處掣肘、杯葛台灣朝向國家正常化的努力,而取代執政的民進黨也常迫於形勢失去開創新國家局面的意志。一個迷惘的不正常國家彷彿一艘徬徨在太平洋西南海域的船隻。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共產黨政權挾走資化發展出來的強勢力量,形成一種外部對台灣的戒嚴,面對一九四九年亡中華民國的新中國,在台灣仍陷於舊中國情結的某種國家意理,在意識形態牢結,也在利益型態牢結徬徨,並未形成堅強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共同面對困境,而是在委屈不能求全的情境中漂流。

台灣內部解嚴,但隨之的外部戒嚴,從原來國民黨中國的黨國,轉而共產黨中國的黨國。文攻武嚇、威脅利誘。戰後,以據台統治的中華民國為國家,雖經歷政治改革而在民主化有所突破,卻面臨國家存在論的虛實風險。

共產黨中國不但對台灣NGO工作者李明哲非法拘禁,無視台灣與世界人權團體聲援;中國零八憲章起草人、民主運動推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被監禁獄中至死的惡行專制,更暴露出被批評為比國民黨中國更殘暴的形貌。

走過戒嚴統治的台灣,解嚴三十年,民主化發展已異於國民黨中國,更異於共產黨中國,是與東亞的日本、韓國一樣,在自由之路追尋並建構的國家。面對中國,應該挺起身子,珍惜已奠基的民主礎石,開創獨立的國家新貌。掙脫戒嚴,解嚴以後發展之路是自由之路的追尋,不是為了趨附共產黨中國。

(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