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美國川普、英國脫歐 重新思考「全民經濟」

◎ 林素芳

美國的川普現象和稍早的英國脫歐,就筆者看來都說明了一件事:英國和美國的普通老百姓,過得並不好!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的約瑟夫.史蒂格列茲(Joseph Stiglitz),就撰文批評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的自由貿易路線,認為其僅是有利於一%的上層有錢人,卻不利於九十九%的普羅大眾,因為貿易協定往往是著眼在大企業的利益,而且談判過程不透明,一般老百姓不僅無法置喙,其權益往往也只有被犧牲的份,而這也點燃英美民心思變的火種。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經濟系教授布瑞佛德.迪隆(Bradford DeLong)稍早亦曾撰文批評:當今社會科學的主流理論,多是根據一四五○到一九○○年的西歐社會現象發展而成,不一定能解釋二○一六年的世界,所以我們應該思索現今課堂上究竟該教什麼理論,以期改善多數人的生活。

誠然,二○○八美國金融海嘯發生後,早已引起英美主流理論失靈的批評、以及技術官僚(technocrats)討好財團、悖離民意的疑慮(反映在稅收優先拿去拯救破產銀行、而非失業的人民上)。然而諷刺的是,當今英、美的大學,依然靠著這些理論思想,吸引亞洲留學生、捧著鉅額學費前去取經(留學美國的主要國家,除了加拿大外,清一色是亞洲國家)。這樣思想複製的結果,英、美面臨的問題,諸如貧富不均、失業率高、薪資凍漲等,在許多走英美路線的國家也一一被複製,包括台灣!

於是我們就誤以為,英美問題就是「全球」問題!殊不知,瑞士、德國、列支敦斯登、瑞典、丹麥、挪威、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等,不僅經濟穩定,也鮮有貧富不均的問題,而這些國家的制度都不是照著英美自由放任的模式發展,沒有任由私人企業無限坐大、剝奪勞工權益!

台灣如果想拚「全民」的經濟、而不是「有錢人」的經濟,可不能只靠延攬留英、留美博士入閣,而是要有不同於英、美的思維,或是借鏡未受二○○八金融海嘯影響的國家(這些國家大多和美國關係不緊密);不然,台灣也會如英美般燃起民心思變的熊熊烈火!

(作者為教職退休,屏東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