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治的日常》「隈板內閣」:第一個政黨內閣 (上)

明治時期的日本政治,是如何從備受批評的「藩閥政治」走向「政黨政治」?

李拓梓

日本立憲後的第一個政黨內閣,就是1898年的大隈重信內閣。這位大隈重信總理,同時也是被稱為「私學之雄」的早稻田大學的創辦人。那麼,明治時期的日本政治,是如何從備受批評的「藩閥政治」走向「政黨政治」的呢?

回顧日本立憲初期的幾次選舉,雖然政黨組織相對鬆散,但是比較偏向自由民權,對政府採取監督立場的「民黨」,在選舉時經常都佔有優勢。

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明治初期的政府,幾乎都掌握在薩長人士手上,出身其他藩的士紳們多半心有不滿,選舉權又因為設下了最低納稅基準,多半是士紳階級才有的權利,所以非薩長方的「民黨」,就擁有比較強的基礎。

其二,因為憲政初期,掌握權力的官方對政黨政治頗為感冒,伊藤博文在訪歐考察時,就已經確定了不引進英美制度,而以普魯士制度為參考基準,因此政府方面並沒有針對偏向政府的力量給予支持,反而因為主事者對於「超然內閣」的傾心,也因此支持政府的「吏黨」一方,並沒有得到執政資源大量挹注的優勢。

日本立憲後的第一個政黨內閣,是1898年的大隈重信內閣。大隈重信同時也是被稱為「私學之雄」的早稻田大學的創辦人。(圖: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

不過,「超然內閣」在執行上不斷遇到問題,「民黨」在預算、軍備,甚至政策的杯葛,讓明治初期的幾位首相都頭痛不已,造成政治上的不穩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兩大在野勢力的領袖大隈重信、板垣退助都經常是受邀入閣的對象。他們和政府之間的矛盾,也經常造成政府的不穩定。像是黑田清隆內閣期間,大隈重信因為溫和主義外交遭到主張激烈民族主義的「國粹主義」者刺殺,他本人也失去了左腿,這個事件造成黑田內閣的總辭。而後來的山縣有朋內閣、伊藤博文內閣,也都曾經邀請跟「民黨」關係較佳的前土佐藩後藤象二郎、陸奧宗光入閣。

1896年,因為在日清戰爭中獲勝的伊藤博文內閣,無法解決「三國干涉還遼」所造成的民族主義反彈而下台。伊藤一開始想找「自由黨」的板垣退助入閣擔任內相,但引起民黨方的大隈重信,以及對於伊藤越來越偏向政黨政治的立場感到不滿的山縣有朋的反對,第二次伊藤內閣終於崩壞。

接替的第二次松方正義內閣,雖然沒有邀請板垣退助,卻再次邀請了他的競爭者大隈重信入閣擔任外相。此外,還找了大隈所屬「進步黨」的財力支持者,三菱財團的岩崎彌之助擔任日本銀行總裁,進步黨的尾崎行雄擔任外務省次官,在第二次松方內閣之中有了「隈黨」這樣具有實質影響力的小團體,第二次松方內閣也因此被稱為「松隈內閣」。

三國干涉還遼意指1895年,俄、德、法等三國強力干預,使得日本被迫將甲午戰爭中取得的遼東半島,以三千萬兩的價格由中國贖回。(圖:網路)

只是這個「松隈內閣」同床異夢,當時日清戰爭剛剛結束,日本政府的預算從小政府規模,變成大政府規模的赤字預算。主張繼續擴張軍備,要趕快增稅的松方正義,和希望減稅與民休息的大隈重信,在政府角色的立場上有著根本的差異。

此外,剛剛開始沒多久的台灣治理問題,「進步黨」這一方和有強大軍方壓力的松方正義這邊也有不同立場。

「進步黨」期待的內地延長主義,把台灣和日本國內一視同仁觀點,跟希望能夠給台灣總督更大權力,便利統治的政府這邊,也有很大的歧異。最後的結果,就是大隈重信辭去了外相職務,松方轉尋求自由黨的支持,但徒勞無功,第二次松方內閣終於也面臨了不信任案的危機,接任的是第三次伊藤博文內閣。

第三次伊藤博文內閣是日本走向政黨內閣的關鍵時刻。伊藤博文雖然沒有邀請自由黨和進步黨入閣,但私下對自由黨釋出善意,也讓自由黨在1898年的第五回總選舉當中成為最大黨,但其實也沒有抵達三分之一的席次。伊藤的如意算盤,是跟自由黨合作,在國會維持穩定多數。但自由黨並沒有買伊藤的帳,伊藤所提出的加稅計畫,卻遭到國會的否決。

而對經濟產業影響重大的財閥們,也因為選邊的關係,分成了支持野黨的「三菱派」和支持政府的「反三菱派」立場。最後,自由黨跟進步黨決定放下競爭的成見,推動「在野大合併」,成立「憲政黨」,伊藤想要組成國會多數的努力再次付諸流水,而一向反對政府介入政黨政治的山縣有朋等人,也因此對伊藤的路線大加質疑,威信盡失的伊藤最後辭去了總理職務。(待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