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治的日常》輪流做總理的明治宰相們:黑田清隆、山縣有朋和松方正義(下)

超然內閣、大聯合政府這些不切實際的合作方案,都只是理想。時代已經進入政黨政治,要做出強有力的領導,就必須要有強大的政黨作為後盾。自己成立一個多數黨,才是施政順暢的關鍵。伊藤的覺悟,讓日本政治的政黨政治經過幾十年的掙扎,終於確立了下來。

李拓梓

續上篇

接任山縣有朋的,是從第一次伊藤博文內閣開始,一直擔任大藏大臣的松方正義。他是薩摩人,他來組閣,又再一次印證了自由民權運動對於政府被薩長壟斷的批評。松方正義對財政政策熟稔,有「經濟財政之神」的美名,他推動政策以「辣腕」著稱,手段激烈,不惜代價,雖然維持日本的財政穩定,卻讓民間過得很困苦,因此松方可以說是自由民權運動的大敵。

松方還有一個不知道在當時算是好還是壞的問題,就是孩子太多。據說有一次天皇問他到底有幾個孩子,松方居然回答要回家算算看再行報告。松方過世時,孩子全都來了,一共是十三男六女。松方正義的內閣團隊上台時,過去一向都在閣員陣容內的元勳大老們都沒有在名單內,因此這個內閣甫上任就被在野黨消遣成「黑幕內閣」、「二流內閣」,認為政府不僅沒人才,元勳們也不負責任,才會輪到松方的二軍團隊來組閣。

松方政權當然也碰上了山縣內閣遇到的國會掣肘問題,他提出的軍事費用支出,一樣遭到民黨勢力以「民力休養」為由的杯葛。和松方一樣是薩摩出身的海軍大臣樺山資紀(後來出任第一任台灣總督),在國會嗆在野黨亂刪海軍預算的決定不負責任,質問在野黨,到底是誰在保護國家的安全?這場「蠻勇演說」激起朝野強烈的對立,「辣腕」的松方總理,決定採取非常手段,行使日本史上第一次國會解散權。

松方正義對財政政策熟稔,有「經濟財政之神」的美名,他推動政策以「辣腕」著稱,手段激烈,不惜代價,雖然維持日本的財政穩定,卻讓民間過得很困苦。(維基共享)

國會解散就必須改選,民吏兩黨陷入激戰,雙方的對峙不僅僅是政見上的針鋒相對,甚至也多次引發武力相向。松方內閣引用行政力量,全力介入選舉,像是有警察跑到民黨支持者家裡大小聲,指控不支持政府就是「不忠不義之徒」。整個選舉下來,光政府承認的數字,全國就有二十五人死亡,三百八十八人受傷,民間的統計當然人數更多。不過,即使如此,席次因此衰退的民黨,還是選贏了吏黨,讓松方正義最後還是下台一鞠躬。

第一次松方內閣任內,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向世界證明了日本是個司法獨立的國家。這個案件的苦主是俄羅斯皇太子尼古拉(後來的末代沙皇),他訪日期間,在大津遭到民族主義者津田三藏刺殺,津田本身的職務,竟然是保護尼古拉皇太子的警察。所幸尼古拉命不該絕沒死,津田也隨即被逮補。

此事當然造成本來就不太好的日俄關係更加緊張,明治天皇還因此親自登船拜訪當時停泊在橫濱港內的俄國艦隊,表現誠意,讓擔心天皇直接被俄軍綁走的侍衛緊張不已。事後的審判當中,由於擔心俄國報復,政府方給司法極大的壓力,希望判津田死刑。不過,在大審院院長兒島惟謙的堅持下,只判了津田無期徒刑。俄國並沒有對這個判決採取太強硬的態度,但兒島的判決,讓世界看到日本司法無懼於政府和國際壓力的一面,也使得後來的條約改正推動,有了比較好的契機。

松方正義下台後,下一任總理又是伊藤博文。伊藤博文對當時的政治狀況深感憂慮,要求這次內閣要「全體黑幕一起來組閣」,讓制度上的權力機構,和權力的實際擁有者終於可以結合起來。已經有豐富經驗的伊藤博文,以國家面臨威脅,恫嚇遲遲不通過預算的在野黨要解散國會,換取預算的過關。同時,因為兒島判決的效應,伊藤博文終於成功地簽下《日英通商航海條約》,這是幕末以來日本第一個對外的平等新約。

在談判期間,伊藤也帶領日本跟當時被認為東亞最強軍備的清國打了一仗,並且打贏。伊藤隨即對清廷提出割地賠款的要求,其中割讓遼東半島,引起了俄德法三國的干預,最後被迫退讓。這起事件再一次引起日本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也導致第二次伊藤內閣雖然一路風光,最後還是黯然下台。結果接著組閣的是前一位總理松方正義。

伊藤博文帶領日本和當時被認為東亞最強軍備的清國打了一仗,並且打贏。伊藤隨即對清廷提出割地賠款的要求,其中割讓遼東半島,引起了俄德法三國的干預,最後被迫退讓。(維基共享)

有鑒於上一次松方內閣失敗的原因,是和在野黨關係不睦。這一次松方記取教訓,找了在野進步黨的大隈重信來當外相,這一次內閣因此被稱作「松隈內閣」。此外,松方正義也採取了比較緩和的作風,對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做了一些放寬,找來協調聯合內閣有功的三菱財團岩崎彌之助,擔任日本銀行行長,確立日本跟上國際金本位制的腳步,聯合政府看似可堪運作。

不過,明治29年(1896),岩手縣的三陸地方發生海嘯,死亡超過兩萬七千人,又因為衛生條件不佳,造成後續傳染病大流行,松方政權處理得焦頭爛額,威信盡失。明治30年(1897),松方因為和進步黨對是否增稅的問題發生爭執,以及對於台灣統治腐敗一事是否要彈劾總督,有不同的看法,進步黨開始強力批判政府,大隈重信也辭去外相職務,第二次松方內閣陷入無法運作的困境。伊藤博文再一次受命組閣。

很清楚政黨政治已勢不可免的伊藤,一開始仍然想以「超然政府」為目標,他不僅再一次邀請大隈重信出任農商相,也邀請自由黨的板垣退助擔任法相。不過,這個超然於政黨之上的大聯合內閣,其實也不長命。朝野關係仍然很僵,脆弱的聯合關係,讓少數黨動不動就要退出聯合內閣,所謂「超然」根本不可能發生,伊藤終於開始思考自己也要組成政黨,用自己的力量來取得國會多數,試圖化解施政的阻力。

但日本政壇上,第一位以政黨領袖身份取得總理位置的,是進步黨的大隈重信。

大隈重信捷足先登,在第三次伊藤博文內閣垮台之後接任總理,只是進步派說的比唱的好聽,執政僅有半年,就因為勞資衝突越來越劇烈下台一鞠躬,總理的位置再一次回到伊藤博文這一派手中。這一次接下總理位置的,是第二次山縣有朋內閣。

山縣有朋的軍人政權,對於秩序情有獨鍾。他上任之後,首先做的就是將官僚制度建立起來,讓國家施政的延續性跟穩定性有所強化。接下來他推動了「治安警察法」,強壓社會運動,也對產業組合加以規範,確認他們的抗爭無法搗亂秩序。第二次山縣內閣期間,日本也躍上了國際舞台。在清國義和團拳亂之時,列強組成的「八國聯軍」,也因為各國其實各自有難題,無暇出動足夠兵力,因而讓距離清國最近的日本高度參與。日本終於在維新後,第一次被當作帝國主義集團的一員,政壇當中沾沾自喜者大有人在。

第二次山縣內閣期間,清國義和團拳亂之時,列強組成的「八國聯軍」,也因為各國其實各自有難題,無暇出動足夠兵力,因而讓距離清國最近的日本高度參與。(維基共享)

為了擴張自己的影響力,並且落實自己篤信的「超然內閣」制度,山縣在國家制度當中規定了「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意思就是陸軍大臣、海軍大臣必須是現役的軍官,這等於是給予軍隊參與內閣組成的否決權,如果總理提出的海、陸相 人選不被軍隊同意,內閣就無法組成。山縣的改革確實讓內閣不可能太偏向政黨政治,但同時,也給了軍隊介入政治的理由和藉口。日本會步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並遭致毀滅,當年山縣有朋的這個決定影響重大。

不過,山縣有朋就算強勢,在國會中的鬥爭,依然相當辛苦。政策屢屢被質疑,預算經常遭刪減,有一度山縣為了通過預算,將議員的歲費從八百圓提高到兩千圓,這種肉桶政治的豬仔行為讓議員都高興的不得了。但這樣的做法,也讓山縣遭到輿論的嚴厲批評,如果要選出戰前最不人氣的內閣總理大臣,山縣有朋應該會名列前茅。

山縣政權所遇到的這些狀況,都讓過去同為吏黨系統的伊藤博文看在眼裡。因此山縣卸任後,第四次出馬組閣的伊藤博文,做了最重大的決定,他要以新成立的「立憲政友會」總裁的身份出馬。他深深了解,超然內閣、大聯合政府這些不切實際的合作方案,都只是理想。時代已經進入政黨政治,要做出強有力的領導,就必須要有強大的政黨作為後盾。自己成立一個多數黨,才是施政順暢的關鍵。

伊藤的覺悟,讓日本政治的政黨政治經過幾十年的掙扎,終於確立了下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