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瞭望之窗》十九大後的美中關係何去何從?

川普面對國內治理的弱勢,有意運用11月出訪亞洲轉移國內焦點。在朝鮮半島情勢遲遲未見明確進展之際,且習近平又成功爭取到時間完成十九大的國內外佈局。川普在訪問亞洲和中國之前,當然要先拋出方向球,進行「議程設定」,包括北朝鮮、印度、南海、經貿皆是籌碼。美中關係歷經川普當選以來一年的摸索、試探和角力,4月份第一回合的「川習會」只是禮尚往來,11月的第二回合「川習會」才是真槍實彈的交鋒。

托克維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九大洋洋灑灑地發表三個半小時的政治報告。台灣媒體多數聚焦在比例僅占約五分鐘的兩岸關係,忽略習近平花費極大篇幅闡述中國內、外面臨的嚴峻挑戰。

尤其在十九大後兩個星期,美國總統川普即將進行上任後首次的亞洲訪問,並於11月8日首度造訪北京,與習近平會晤。距四月初在美國佛羅里達「川習會」禮尚往來的初次交手,期間朝鮮半島緊張情勢急遽升高、美中貿易戰火逐步加溫、華府和北京在南海的軍事對峙也不時上演,更遑論川普不時運用「推特外交」向習近平軟硬兼施,一來表達對中國配合美國約制北朝鮮努力的期待,二來卻又不時抱怨北京做得不夠。

而習近平為了營造十九大前的自我國際威望,除了跌破外界眼鏡,主動提早前往美國與川普會晤,形塑兩人平起平坐且川普對其以禮相待的印象之外,還接連在中國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BRICs)領導人廈門會晤、亞信峰會等會議。川普此次訪中後,兩人又會在「亞太經合會」(APEC)非正式領袖高峰會同場。這一連串精心設計的外交舞台,都是為了讓中國人民感受習近平念茲在茲的「中國夢」。

習近平在十九大洋洋灑灑地發表三個半小時的政治報告。報告中有極大篇幅闡述中國內、外面臨的嚴峻挑戰。(AFP)

但川普也非等閒之輩,豈不知習近平的心計,因此也在習近平發表政治報告後,做出頗不尋常的外交動作,那就是透過國務卿提勒森在智庫發表演說,闡述美國對十九大後中國的態度。提勒森在川普政府內被視為「鴿派」,先前在北朝鮮議題上力主外交協商,卻屢屢和發言辛辣的提勒森不同調,日前更傳出提勒森倦勤或是川普有意更換他的傳聞。而提勒森先前數度提及美中兩國應該建立可以維持50年的新關係架構,據傳背後有「親中派」如季辛吉等人士運作的影子。

但在這場刻意設計的演講稿中,提勒森卻不尋常地的高調抨擊「北京不民主,不遵守國際規則」。提勒森特別列舉北京在南海的「挑釁行為」和實行「掠奪性經濟政策。這反映出美國國防部和國會對於最近中國在南海占領的鳥礁擴大建設的不滿日益升高,包括美方偵測衛星發現北京在美濟礁、渚碧礁、永暑礁島上的大型機庫已經完成,三個島儼然已經變成北京在南海「不沉的航空母艦」!而南海爭議相關國越南和菲律賓卻不願意和北京繼續在此議題上糾纏。為了應付來自對中強硬派的壓力,川普政府當局當然不能顯得軟弱,特別必須在川普訪中前拉高批判分貝。 尤有甚者,提勒森特別在演講裡凸顯亞洲另一新興強權印度的角色。他用強烈的措詞表示,美國和印度面對「北京的威脅」,要聯手保護世界秩序,雙方不僅有共同的民主價值,對未來也有相同的願景。美國尋求和中國發展建設性關係,「但美國不可能和不民主的中國發展像美印般如膠似漆的關係」。

川普在習近平發表十九大政治報告後,透過國務卿提勒森在智庫發表演說,闡述美國對十九大後中國的態度。(AFP)

提勒森計劃在11月川普啓動亞洲之行前,先於本週首度訪問印度和巴基斯坦。他出發前先強調印度對美國的重要性更甚於中國,甚至不諱言美、印必須聯手制衡中國。不久前,中、印才在不丹邊境出現軍事對立,提勒森發言的時機格外有針對性。

其實印度總理莫迪6月中旬訪美,與川普相談甚歡,還簽訂加強兩國戰略合作的聯合聲明,更計劃進行聯合軍演。川普上任迄今,印度也是少數未被他點名抱怨或批評的國家。正當北京持續在南海島礁填海造陸、擴張軍備之際,華府與德里也深刻了解印度洋和中巴經濟走廊對中國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絕對不遜於南海島礁。因此,提勒森針對南海的講話,被解讀是預先為美國在印度洋和印度合作所做出的最新戰略布局。

可以預見,川普面對國內治理的弱勢,有意運用11月出訪亞洲轉移國內焦點。在朝鮮半島情勢遲遲未見明確進展之際,且習近平又成功爭取到時間完成十九大的國內外佈局。川普在訪問亞洲和中國之前,當然要先拋出方向球,進行「議程設定」,包括北朝鮮、印度、南海、經貿皆是籌碼。美中關係歷經川普當選以來一年的摸索、試探和角力,4月份第一回合的「川習會」只是禮尚往來,11月的第二回合「川習會」才是真槍實彈的交鋒。

美中關係在「鬥而不破」的循環中將何去何從?值得台灣從兩岸關係的狹窄稜鏡之外,用更全面的角度密切注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