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兩岸與國際》從海峽論壇看中共統戰的實與虛

有關門戶開放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是走對了一步,但這不意謂所有中國經濟發展的功勞都該歸給共產黨,那基本上是出於中國人民的勤奮。弔詭地,今日中國在追求經濟開放、政治透明、社會自由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早已是進步的障礙與阻力了

顏建發/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第八屆海峽論壇於6月11-17日在廈門舉行。首屆的論壇始於2009年5月15-22日,當時稱海西論壇,辦了三屆後,在該論壇的基礎上擴大舉辦,並更名為現在的名稱。它本身是一種統戰的工具,藉由經濟利益的整合廣泛開展台閩為主的兩岸人民交流,形成多層次的交流合作格局,從而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因為有統戰的目的,在第二屆舉辦時,民進黨即已禁止黨籍縣市長及其他公職人員參與該論壇。儘管如此,卸任者凡以個人身分接受邀請,不在此限。不過,這一次論壇共產黨卻刻意不邀民進黨人士,包括那些沒公職身份者。而即使有些縣市層級的民進黨議員以其他團體或協會名義與會,一樣沒機會見到中方的政治人物。北京欲暫時切斷與民進黨成員公開交流的作法,相當明顯。

此論壇雖是地方與基層的論壇,但其任務卻在於統戰台灣,自然背後有中國中央的強力支持。尤其是,本屆論壇的舉辦日與5月20日民進黨蔡英文宣示就職日相隔不到一個月,這成為中國高層表達對台政策的好場子,因此,格外引人注目。這一屆開幕的中國最高領導人便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第八屆海峽論壇開幕的中國最高領導人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其重要性可見一斑。(中央社)

藉由這次海峽論壇,我們不難透視出北京對台統戰的一個縮影:

一、軟硬兩手:俞正聲宣稱,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活動,同時持續擴大深化兩岸民眾交流。這是共產黨典型分化的手法。戰略上,透過兩岸熱絡民間的交流以及不斷提及「九二共識」來施壓,軟硬兩手,讓台灣不至脫離一個中國的核心內涵太遠。

二、紅藍聯手制綠仍是基本戰略: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指出:「過去10年來,國共兩黨平台的運作及各個層級的交流互動,為推動兩黨的關係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了積極和重要的作用。未來雙方會進一步溝通協商積極推動、不斷改進,繼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台海和平穩定。」顯然,國民黨目前固氣勢走下,但中國共產黨認知到,政治風水流轉,未來必有機會找縫隙介入。

三、築巢引鳳,拉攏台灣年輕人:安峰山表示,「青年」和「基層」是這一次論壇交流的主軸,尤其是「青年」。有鑑於太陽花的反中現象,北京已開始放軟,要運用中國場域和資源,來幫助台灣青年開拓前途,也鼓勵兩岸青年一道創業就業,並藉此消除台青的反中心態。據報導,福州已設立11個「台灣青年創業基地」,吸引了台灣青年企業112家入駐。

四、引君入甕:俞正聲提到,「要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工作提供更好的便利,及支持台資企業轉型升級,並加入『一帶一路』建設等。福建是一帶一路中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北京有意運用區域經濟的觀點,透過台閩的合作,而將台灣納入「一帶一路」的構想之中。 而年輕人對創新與創業較有熱忱,北京架構好園區,提供誘因,將鳳(年輕人)引入中國,為之所用,自然不是虧本生意。

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圖)表示,「青年」和「基層」是這一次論壇交流的主軸,尤其是「青年」。有鑑於太陽花的反中現象,北京已開始放軟,要運用中國場域和資源,來幫助台灣青年開拓前途,也鼓勵兩岸青年一道創業就業,並藉此消除台青的反中心態。(資料照,中央社)

當然,中國共產黨善用的「以商圍政」、「以民逼官」、「拉一打一」、「蘿蔔與棍棒」的統戰謀略,有時聽起來令人膽寒,但在一個自由平等、倡導人性尊嚴的民主體制中,不一定經得起現實與時間的考驗。否則,不會統戰工作做越多,台灣人厭惡中國政府的人也越多,香港亦然。統戰的盲點與限制隨著時間的累積,一一顯露:

一、當兩岸民眾交流越多,尋求自我認同的需求也越大。試想,一方光明正大、抬頭挺胸,大談國家事,互動的另一方卻妾身未明,而源頭竟然來來自對方;當北京給台灣人一顆糖時,卻漠視他背後的國家符號與體制,這種交流怎會舒坦?九二共識背後是一個中國;一個中國內涵是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北京才是唯一的合法政權。吃一顆糖需交換一個國家的主權,天下怎會有如此糊塗的交易?

二、紅藍聯手制綠看似高明,但藍營也深知,沒有了綠營的堅持,藍的也遲早被鬥掉。馬英九執政後期國共之間出現「深水區」,不就如此?綠營的一旦被消失,下一個就是藍營。

三、討好年輕人是長久之策,但輕易為了討生活而放棄民主與自由生活的年輕人不可能沒有,但應該不會太多。

四、「一帶一路」是機會,也充滿想像,嚮往大中國主義者聽過後固然是熱血沸騰,但對於那些向銀行借錢來投資的台灣人而言,必然是戒慎恐懼,錢未入袋前,一切都不會太認真。

「一帶一路」是機會,也充滿想像,嚮往大中國主義者聽過後固然是熱血沸騰,但對於那些向銀行借錢來投資的台灣人而言,必然是戒慎恐懼,錢未入袋前,一切都不會太認真。(REUTERS)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其經濟快速成長,自是讓人刮目相看。有關門戶開放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是走對了一步,但這不意謂所有中國經濟發展的功勞都該歸給共產黨,那基本上是出於中國人民的勤奮。弔詭地,今日中國在追求經濟開放、政治透明、社會自由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早已是進步的障礙與阻力了。

中國人民的生活是富起來了,這個狀況可以由中國海外觀光客成為一個國際熱門話題看得出來。但要問:當他們從海外回到中國後,對於中國體制的現狀有可能變得更滿意嗎?如果不是,那麼,一旦不滿意的情緒累積到再也無法忍受的地步時,那股對抗政府的力量就會因運而生。

北京於今年4月28日通過了《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欲斷絕中國非政府組織的外來資源,這無疑地折射出習近平領導班底對於民間社會崛起的深度憂慮與不安。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