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兩岸與國際》習近平突然出訪中東所為何事?

習近平於19日啟程出訪中東,訪問國家包含近日斷交的沙烏地以及伊朗,習近平此行的任務之一除調解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間的勃谿外,也包括爭取伊朗在一帶一路上的經濟合作,甚至是拉攏沙伊兩國一起對付伊斯蘭國,防堵疆獨勢力,並將反恐人情做給西方世界的盤算。

顏建發/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去年第四季,習近平風塵僕僕搞外交,在國外的日子恐怕不比在北京少。12月1-5日對辛巴威、南非的國是訪問,一般以為這應是他舊曆年前的最後一次出訪,沒想到今年1月19日他再度出訪,這一站是中東,要訪問的國家有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以及埃及,預計23日結束訪問。

這是習近平任內對中東的首次出訪,且事前高度保密,外媒形容這是一次不尋常的出訪(an unusual visit)。既然是不尋常,人們就要問,為何是中東?為何是此時?且是習近平親訪?

1月19日習近平再度出訪,這一站是中東,要訪問的國家有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以及埃及。(AP)

追索這個問題,還是要從北京自身的利益與盤算來看,才會比較清楚。首先,去年中旬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已透露,2016年對外戰略的思維是:外交要全力為國內建設服務,而核心的項目是「十三五規劃」與「一帶一路」;在此基礎上,要與沿線各國加強探討與協作,實現一帶一路,建設更多早期收穫,打造亞投行、絲路基金和產能合作標誌性專案,推動達成新的自貿協定和現有自貿協定升級,在互利共贏基礎上為國內經濟發展拓寬國際市場,以增添外部動力。

明乎此,發生在今年因為沙烏地阿拉伯處決了什葉派教士尼姆爾(Nimr al-Nimr)等47人,而激怒伊朗的示威者去襲擊沙國大使館,最後導致1月3日沙伊兩國的斷交事件,是習近平決定出訪中東的關鍵點。由於中東處於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此處失火,自非北京所樂見。再從機會面來看,由於美國對伊朗解除禁運,美伊關係有進展,因而沙國對美國的調停並不領情,使得美國的調停角色難以發揮,這無乃提供中國加大參與中東事務力度的戰略機遇。過去中國在中東的戰略主要著眼於石油資源的獲取,對於外交問題甚少過問,多半留給美、英、法、俄等國處理,因此,在角色上有「中立」的優勢。

今年年出因為沙烏地處決了什葉派教士尼姆爾等47人,激怒伊朗的示威者去襲擊沙國大使館,最後導致1月3日沙伊兩國的斷交。(AFP)

1月13日中國發表了有史以來第一份的阿拉伯政策報告,內容包括能源合作、基礎設施、科技合作。而習近平於啟程前夕在首站沙國的《利雅德報》上發表署名文章說,中國目前是沙烏地阿拉伯第一大貿易夥伴、是中國的兄弟國家。這些顯然都是即興之作,為出訪鋪路。中國與伊朗的關係也不錯。中國是伊朗最大的石油買家。在美國對伊朗石油解禁日,伊朗總統魯哈尼還感性地說,「德黑蘭不會忘記在制裁期間「幫助過我們的朋友」。

從中國分別與沙伊兩國的關係來看,不搶這個突然出現的戰略空間,不免可惜。尤其是,目前不管在歐洲或東亞,美國都享有集體安全的盟友,包括北約、美日、美韓以及美澳,惟,在中東,美國在安全威脅與角色的認定與任務,仍缺乏共通的優先順序。而這正是中國可以介入的空隙。

中國與伊朗的關係不錯,並且中國是伊朗最大的石油買家。圖右為伊朗外長札里夫,左為中國外長王毅。(EPA)

安全戰略之外,經貿的合作更是重點

這幾年來,由於歐洲經濟疲軟、中國成長趨緩,對原油的需求減少,導致沙國的原油生產供大於求,油價慘跌,美國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後,伊朗日產50萬桶原油,又更進一步重擊了沙國經濟。沙國經濟陷入困難,甚至國庫空蕩而債務危機四伏。中國整體石油的進口有1/6來自沙國,習近平的到訪自然被寄予厚望。伊朗也是中國石油的重要供應國;伊朗剛被解除經濟制裁,經濟重建之心旺盛,也想積極爭取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合作項目,包括爭取在中國投資的原油提煉廠。無論如何,中國與中東的經貿結構屬互補,具有高度的互利性。

習近平此行的任務之一在調解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間的勃谿。但北京表示,中國不會偏袒任何一方。習近平此行除了帶去豐厚的經貿合作項目,還指示中資企業在聖城麥加建設提供朝聖的地鐵線路,以及連續兩年提供朝覲通信保障方案。可以說極盡收攬人心之能。而從北京的外交出手,我們也不難看出習近平外交動作上,快、狠、準的特質。

然而,隱藏在外交風光的背後,卻是凶險的反叛運動。近年來穆斯林維吾爾族的激進反抗已導致北京極度的憂慮。《環球時報》曾報道,伊斯蘭國有不少新疆「三股勢力」(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及宗教極端勢力)的武裝份子活動,這些勢力一般泛指「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組織。最近,中國不斷釋放善意,要與阿拉伯世界發展更深刻的安全防衛與反恐的網絡,絕非偶然。

伊斯蘭國有不少新疆「三股勢力」的武裝份子活動,這些勢力一般泛指「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組織。(AP)

項莊舞劍,志在沛公。中國想調解伊沙兩國的矛盾,應也有拉攏沙伊兩國一起對付伊斯蘭國,阻嚇伊斯蘭國對疆獨的支持與訓練,又把加入反恐的人情做給西方世界,一魚多吃的盤算。

不過,計劃中的事總是說來頭頭是道,完美無缺。戰略構想一旦落實,卻不能不面對現實困難。如果不是為了管控已經倡議出去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北京在此舞台搶鋒頭,真的是符於戰略利益的選擇嗎?如果是,那麼何以在2002年江澤民訪問伊朗後,便不再有中國領導人過訪;而自2009胡錦濤年訪問埃及以來,也未再有領導人過訪。習近平此次訪問中東被視為是「不尋常」之舉;不尋常即意味著其所標榜的高機遇,其實也暗含著高風險。

不可忽視的現實是,沙伊兩國都欲爭霸中東,沙伊間的矛盾不僅存於官方之間,也在民間廣泛蔓延。兩國間的矛盾不只根源於遜尼派和什葉派的教派之爭,也是阿拉伯人與波斯人超過千年以上的歷史宿怨。中國真有能耐解開此歷史仇結嗎?試想,沙伊關係如果那麼好處理,何以國力雄厚、謀士如雲的美國會搞得如此焦頭爛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