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東亞漫遊》當我變成你:李受俓、韓國當代藝術、與文化轉譯

藝術創作根植於文化與傳統的土壤、成長於歷史與社會生活裡的衝突張力、茁壯於異文化間彼此的交流、轉移與融合。如果只從人類共通經驗的角度著手,很容易流於表面,或錯失了許多隱藏於創作裡的文化符碼。李受俓的作品根源於韓國的社會與文化傳統,除了作品本身的藝術意涵外,我們也可解讀出關於韓國傳統文化、社會的特性,並詮釋出其在當代所蘊含的意義。

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當我變成你。我有可能變成你嗎?要怎麼作才能變成你?

在觀看來自於其他國家的藝術創作時,除了人類共通的經驗以外,還需要經過許多層次的「文化轉譯」,才能稍為接近創作者的原意。因為藝術創作根植於文化與傳統的土壤、成長於歷史與社會生活裡的衝突張力、茁壯於異文化間彼此的交流、轉移與融合。如果只從人類共通經驗的角度著手,很容易流於表面,或錯失了許多隱藏於創作裡的文化符碼。

因此,要瞭解一件藝術創作的當代意義,我們必須先回首過去、瞭解孕育出這件藝術創作的社會文化與傳統的背景,才能得到較為貼近創作的詮釋。

李受俓(Yeesookyung,1963-),是活躍於國際當代藝壇的韓國女藝術家,名列韓國當代藝術家中,作品不用經過審查就能公開展出的五十人之一。出生於首爾,首爾國立大學美術學院西洋畫學士與碩士,擅長使用傳統的陶瓷碎片等素材,進行現代化的重塑與敍事的表現,作品含納了雕塑、繪畫、錄像、裝置等,在關注全球化趨勢之下,進行文化主體性的思維和觀照。

李受俓與其著名的轉譯瓷瓶系列作品。(圖:http://www.daeguartmuseum.org/)

1992年,李受俓首次個展於首爾與東京展出,因其獨特的藝術語彙受到注目,而開啟了參與國際藝術大展的門徑,受邀參加過許多具有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展,創作的作品也被收藏在許多重要的當代美術館,包括韓國果川國立現代美術館、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美國波士頓當代美術館、英國布里斯托爾博物館等等。

從這位活躍的女性當代藝術家的創作中,除了創作品本身的藝術意涵以外,我們可以解讀出甚麼樣關於韓國傳統文化、社會的特性,並進而詮釋出其在當代所蘊含的意義呢?

以下,我將以李受俓2015/6/9~8/2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當我變成你」系列創作中,討論並分析出其創作中所蘊含的、屬於韓國的文化符碼。

《轉譯瓷瓶》系列與韓國社會的階級

《轉譯瓷瓶》系列,Translated Vase Series 陶瓷碎片、環氧樹脂、24金箔
Ceramic Shades,Epoxy,24K Gold Leaf
80x80x160cm,2014

《轉譯瓷瓶》系列是李受俓最重要的作品系列之一,由破碎瓷片重新組構而成,原始素材是韓國陶藝大師與著名陶瓷公司自我淘汰的瑕疵品,有些則是挖取埋藏地下多年的陶廠廢件。這些瓷瓶承襲自朝鮮王朝所流傳下來的名家工匠技術,承載了韓國文化線索和傳統美學質感,只因在製作過程中未達完美標準,而被淘汰或敲毀。李受俓收集了許多這樣的碎片,以24K純金熔接不同的陶瓷碎片,從中探討「完美」的實質定義和可能樣式,讓本來應該會被丟棄的碎片,重新得到新的價值,有了全新的呈現。這是李受俓對於工匠們「只能有一個完美作品流傳」這樣的想法的批判與反思。

在韓文中「金」和「縫隙」的發音相同,即使不完美的存在,還是能在適合的創作與重構之後,得到全新的生命與意義。這是李受俓自己對於這個創作系列的詮釋,也是一般觀眾得到感動的感受。不過,在這個系列背後,除了傳統在現代的再生以外,還有個隱藏的、關於韓國傳統社會階級的文化符碼。

這些碎片都來自於名家的作品,朝鮮王朝時設有官窯,召集了技術最精良的工匠,創作出一件又一件的精品。事實上,從朝鮮王朝到現代,得以把玩這些名家作品的,只有韓國社會裡的上流階級,一般庶民無緣接近。這些被權力者破碎後的名家瓷瓶碎片,經過創作者之手的再生、轉譯,得以公開展示給庶民大眾,也因此強烈地批判並挑戰了韓國社會裡的階級特性。

受壓抑的女性

在李受俓的作品裡,不論是畫作、抑或是《轉譯瓷瓶》系列作品,皆是以女性以及屬於女性的器物為主體。

在保守又傳統的韓國社會裡,儒家文化影響下的男女有別觀念,帶給女性極大的壓抑,不管這些女性是來自於過去或現代、上層或低下階級。

《淚滴》Tear Drop

作品《淚滴》的原創動機,是向朝鮮李氏王朝的悲劇人物仁穆王后致敬。她在宮廷權利鬥爭中目睹愛子被殺,本身也被幽禁在德壽宮幾近十年。這是女性原想追求幸福卻反而背負莫名之罪與罰,遭受身心痛苦和死亡威脅的著名歷史案例,也呈現出韓國以男性為權力主體,女性作為陪襯的社會結構。

《骨與淚》Bone Tear

《骨與淚》女子潔白的頭紗、謙遜的跪姿,婆娑的淚眼,溫和柔順的體態,呈現出傳統韓國儒家社會對女子純潔柔順角色的期待與制約,然而女子手握骷髏頭骨,向上仰望的雙眼無法抑制心中的慾望與掙扎。這些作品,表達出對韓國女性不平等與受壓抑地位的批判與反抗。

《全部睡著了》All Asleep

《全部睡著了》則呈現出女性生活在當代社會生活中,所承受到的極大壓力所導致的疲倦困乏;而與豬同時沉睡,也反映出女性的低下地位,因為豬在韓國文化裡具有負面的意義。

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示時,兩件不同作品被重新組合,再度呈現出女性受到的壓抑與掙扎。

有許多人認為現代韓國女性已經有了較過去平等的地位,但OECD所製作發表的性別平等指數(Gender Gap Index),給了我們真實的答案。在這個包含全球142個國家性別平等狀況的綜合指數中,排名越前面的表示性別越平等。我在韓國教書時,有次問班上的韓國學生們關於韓國性別平等的問題:如果性別非常不平等、惡名昭彰的印度排名114的話,韓國大概會排名多少呢?學生的答案大約在排名80左右。當我公布2014年韓國的排名是117,甚至比印度還差的時候,全班嘩然,甚至有些學生大聲抗議這個調查不公平、充滿偏見。

當然,所有的指數必然都有一定的誤差,然而,這樣的指數綜合了教育機會、從政比率、經濟獨立性、以及健康等面向,在某個程度上,仍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韓國的性別平等之路,就像其他東亞國家一樣,仍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月亮的陰暗面》與國族認同的焦慮

《月亮的陰暗面》The Other Side of the Moon

《月亮的陰暗面》雖然與《轉譯瓷瓶》系列相似,卻表達出極為不同的呈現與來源。《轉譯瓷瓶》系列的瓷器是白瓷,來自於韓國 (南韓)的傳統名家之手,呈現出細緻又明亮的光澤。《月亮的陰暗面》的素材卻來自於北韓,使用的是傳統陶瓷器中的黑釉陶,呈現出陰暗又素樸的特性。在這樣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理解到藝術家關於國族認同的的焦慮,包含了一個民族分裂成的二個國家、以及外在的強敵日本所造成的陰暗殖民歷史記憶

然而,代表韓國(南韓)的是精緻明亮、屬於上流社會所使用的高貴瓷器,來自北韓的,卻是黑暗平凡、屬於庶民階級生活用品的陶器,我們是否也可以看到在這樣的藝術創作中,所呈現出來關於國家之間階級的論述,以及其對歷史與國族認同的想像與詮釋呢?

李受俓的作品根源於韓國的社會與文化傳統,人類雖然有許多經歷是共通的,然而,即使在共通的人性與經歷基礎上,人的經驗與情感,卻仍受到歷史、社會、文化、與地域情境的限制。

如何在「在地化」脈絡之下找尋共同的經歷,如何在學習彼此之時又保留自我的特色,不僅是藝術家本人、也正是韓國與東亞其他國家(包括我們)當代最重要的困境與追尋。

參考資料:

台北當代藝術館

2014 性別平等指數報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