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如此天后宮 媽祖搖頭

■邱坤良

日前到澎湖地方文化館訪查,順途走訪天后宮。多年不見,這座一級古蹟,映入眼簾的,竟是雜亂無章的攤販、搭建不鏽鋼「平安橋」的廟埕、任意張貼告示的廟牆、盛裝祭品的紅塑膠盤、俗紅的塑膠垃圾桶。

澎湖天后宮是台澎地區最古老的媽祖廟,論歷史可追溯到明朝,談建築,有前殿、正殿和清風閣,三進格局,縱深配置齊備。但是,後人對古蹟維護觀念的不足,已讓這一座歷史寺廟庸俗化、醜陋化,其變局也從廟身延到外圍的賣家商店。其實,也不只是澎湖天后宮,台灣許多古老寺廟油漆彩妝過度、不鏽鋼和壓克力製品上身、攤販聚集,都失去原來樸質莊嚴的本色。

台灣現階段對寺廟的監督,歸屬於內政部;然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的規定,古蹟、歷史建築、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及古物之主管機關則為文建會。澎湖天后宮在地方目前隸屬縣政府民政局管轄,文化局無從插手,行政管理體系出現了混淆。針對澎湖天后宮呈現的問題,文建會除了在行政上積極協調之外,更重要的是喚醒民眾對生活美學的體認。

一般人聽到「生活美學」,難免會覺得高不可攀;事實上,「生活美學」所追求的是尋常的生活態度,從生活周遭做起,也許僅僅是舉手之勞,就能夠讓生活的情境更加舒適美好。正因為如此,其困難度就在於這些尋常生活態度容易被大家忽略,習以為常,在逐漸失色的環境中過活。台灣各地的寺廟,原本四周環境清幽宜人,鄰近也有深具地方特色的街巷和商舖。然而,在人為的刻意操作妝點下,寺廟的建築、廟埕周邊的氛圍美感盡失。

寺廟映現的是人民生活品質的一面,也是大眾生活美學的直接反射,維護台灣古蹟寺廟不只是硬體工程修繕而已,更重要的是,讓民眾能融入情境。到日本京都旅遊觀光的國人,都曾參訪當地名勝古蹟「清水寺」,從石 散步道拾階而上,沿途的「清水燒」、「京果子」、「京漬物」、「京人形」小舖井然有序,和古寺形成日人所標榜的「味‧技‧美‧人」一體氛圍,令人印象深刻,這座寺廟能被列入世界文化資產,實至名歸!

文建會在呼籲國人重視文化資產之際,希望能將「生活美學,從小地方做起」的觀念,傳播給社會大眾,大家共同來疼惜保護周遭的文化資產,為古蹟或歷史建築加油,也為自己的生活品質加分。

(作者為文建會主任委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