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換藥」的可怕回憶

■許立倫

報載健保局藥價調整後,許多外國「明星藥」將退出台灣市場。此一消息讓筆者想起一段可怕的回憶,希望有關單位不要總以「錢」作為規範醫院要買什麼藥的考量。

我兒子在五年前被診斷出患有精神分裂症,所幸健保制度,在我能負擔的範圍內,他的疾病獲得了很好的控制。但前年底,醫生換了藥,兒子開始出現情緒不穩的情形,醫生說明漸進式的換藥應該不會影響病情。怎料情況未獲改善,兒子甚至出現不自主抽搐、翻白眼的症狀,醫生認為可能是「錐體外徑路症候群」的藥物不良反應,另開立抗副作用的藥。不過小犬生性敏感,開始拒絕服藥,出現暴力舉動等。這段來來回回換藥的過程,讓全家人身心俱疲,最後在強烈的要求下,又換回了最原初的藥方。

我們事後得知,醫師換藥的原因就在於健保經費不足,必須控制藥費的支出,恰好兒子過去服用的藥物,就是比較昂貴的新藥。令人不解的是,健保的存在不就是為了維護國人的健康?倘若某些藥物具有較好的療效,是否能讓民眾擁有選擇的權利?筆者不懂複雜的健保制度,小老百姓只有一個小小的請求:政府致力於健保改革的同時,別忘了民眾用藥的權利。(作者從事餐飲服務業)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