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以「超越」代替「對立」

◎ 陳哲

蔡英文總統的五二○就職演說,在開頭說︰「做為一群民主人與自由人,我們有堅定的信念,去捍衛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在演說後段提及「地球公民」、「全球公民社會」、「全球議題的價值同盟」、「和平、自由、民主及人權的普世價值」、「共同的價值基礎」、「共同維護永續的地球」等,這些可視為蔡英文對台灣的「國家定位」。

這些話看似未觸及兩岸,但若把這些與習近平的兩岸一家親、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兩岸命運共同體等感性訴求對比,可看出蔡英文未來帶領台灣脫離狹隘民族國家關係,走向普世價值與全球視野道路的傾向。

今年大選後,蔡英文接受《自由時報》訪問時,提到兩岸「既有政治基礎」。三月,習近平在兩會上說,兩岸關係九二共識是「政治基礎」,在此之後,中國據此對蔡英文發動鋪天蓋地且密集的攻擊。自今年三月以來,「政治基礎」或「共同政治基礎」,是兩岸關係的「敏感字眼」。但蔡英文講「既有政治基礎」,幾乎還是用一月的觀點;此外,她還用到台灣與美日歐有「共同價值基礎」的用語。蔡英文認為「政治基礎」這個重大議題,要堅持正確立場。兩岸過招於無形。

五二○就職演說,開始說,台灣(人)做為一群民主人與自由人,捍衛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結尾句說,我們都要做一個守護民主、守護自由、守護這個國家的台灣人。哲學上說,人因擁有自由而成為主體;首尾這兩句因此有「台灣主體性」的意義。此外,蔡英文在演說中三次提及「民主機制」。民主做為機制或方法,不同於「台灣主體性」是個價值的概念,價值加上方法,「台灣民主主體性」可能是蔡英文的想法。

在國家定位、政治基礎與台灣民主主體性這三大背景鋪陳下,蔡英文超越統獨,不直接與中國對立,又以「九二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的九二共識相似詞表達善意。這既是以超越代替對立,也是長遠看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的聰明方法。

(作者為大學教師)

總統蔡英文在就職典禮的演說,在國家定位、政治基礎與台灣民主主體性這三大背景鋪陳下,以超越代替對立,長遠來看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記者廖振輝攝)

◎ 徐夢筆

五二○的就職演說內容,沒有流於空泛的口號,明確點出當前困境與提出政策走向,句句觸動人民內心感受,連股市都以收紅正面表態。

特別是對於眾所矚目的兩岸政策,拿開「九二共識」的緊箍咒,否定「一中各表」的片面假象,尊重且承受一九九二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成果;務實地提出在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之下,和平穩定發展兩岸關係。沒有過激言論,符合各方期待。

相信,只要小英總統一本初衷,不負所託;嚴厲要求團隊成員清廉執政,積極興利除弊,努力改革,未來四年甚至八年,必能開創兩岸新局面,不至於「冷和」或「冷鬥」。同時,也必能化解當前的「悶經濟」,台灣的榮景可期。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