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台灣政黨輪替正式交接的重要日子,蔡英文政府即將接掌治理這個國家的重擔,在承「先」啟後的歷史時刻,這個「先」的內涵如何去蕪存菁、全面檢討,非常關鍵,一些影響台灣發展戰略的爛攤子,不但必須及時擱置止血,甚至需要積極彌補過去八年因政策失誤導致的漏洞,才可能重拾舊山河,開創新局面。
談到台灣的發展戰略,無法迴避現階段的戰略產業是什麼?對應於中國將半導體列為國家戰略的一環,目前在這個領域暫時處於領先地位的台灣豈可臥榻酣睡?就這點敏感性來說,我們不得不注意在五二○前夕,IC設計龍頭聯發科將其在中國的子公司傑發,賣給了中國國務院國資委直屬中國企業四維圖新,並且進一步要與四維圖新結盟合組新公司的這檔事。而這個交易,必須往前銜接聯發科希望打破政府禁令、開放中資入股台灣IC設計這個行動脈絡下來一併檢視。
聯發科。(資料照,記者卓怡君攝)
早在去年十月底開始,首先是中國紫光趙偉成要求中國政府對台施壓開放中資入股晶片產業,否則應該禁止台灣製造晶片和相關產品在中國銷售;繼而,十一月一日他在台高調放話要入主聯發科。第二天,聯發科董座蔡明介隨即公開呼應「倡導兩岸半導體產業合作與聯發科的立場不謀而合」。更妙的是,經濟部長鄧振中不久就藉著外媒採訪的場合,大躍進宣布:將在卸任前開放中資入股IC設計。這似乎環環相扣的步驟,若比對業界傳出:其實讓中資入股聯發科以交換中國市場,是蔡明介佈局兩年已久的計畫,倘若為真,則背後的故事能不毛骨悚然?
回到眼前這個時刻,馬政府就要下台了,但是鄧振中卻在總辭後繼續強調:其任內未能完成的IC設計開放,未來仍然應該給產業界空間,這話語是在向業者給交代?還是希望把未竟任務交接給新政府?我們必須質問:台灣人的生存發展空間才是最優先的課題,政府怎麼可以被特定業者牽著鼻子走?
之所以如此高度懷疑,係因從頭到尾某業者的利益遊說陰影即揮之不去。上週五聯發科宣布賣中國子公司並要與中企合組新公司,這個新的試探之所以能夠發生,是因為馬政府在二○一○年一口氣開放了業者可以赴中投資IC設計、面板、封裝測試而起(晶圓製造早於二○○七年即已開放),聯發科因此在當地已經設了二十一家子公司。去年,馬政府想要推動放寬中資投資台灣IC設計的同時,也希望進一步放寬IC設計赴中不需經關鍵技術小組及行政審查。這幾件事擺在一塊,很難不啟人疑竇。
因為,比較這些戰略產業的管控與規範,包括晶圓製造與面板等赴中時,都要求要有技術世代、總量管制、在台相對投資、台方必須獲控制力等前提條件,但是IC設計卻只規範個案投資金額超過五千萬美元以上須經過關鍵技術小組審查,已嫌過度寬鬆,偏偏IC設計的產業特性有別於晶圓、封測,是沒有工廠只需專業人力的行業,箇中最駭人的核心威脅就是技術被偷走,協助中國直接跳到最先進的製程,回過頭殲滅台灣的領先優勢。在這種情況下,馬政府怎麼會想連五千萬美元以上送審的這個最低門檻都要取消,好讓業者愛搬就搬、暢通無阻呢?那麼政府到底為誰存在、存在的目的又是什麼?
好在,台灣公民的集體意志在今年一月十六日決定讓國民黨徹底下台,相關政商圖謀被民意所推翻,必須在蔡英文就任後重起爐灶。聯發科賣傑發再與四維圖新成立新公司的案子,也成為新政府的首個試金石。
按照目前的法規,本案若涉及技術或專利轉移,要送經濟部投審會,若超過五千萬美元,要送經濟部關鍵技術小組,我們認為IC設計這類國家級戰略產業,只進行被動的技術審查,是危險且不道德的,蔡準總統必須將其提升到國安會的層次,不僅由專人協調督導,更須由總統親自負起成敗責任,這嚴肅的付託,攸關政黨輪替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