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鴻夏與台灣「三個過度」

◎ 林尚榮

交涉多年的鴻夏戀昨卻訂定案。(歐新社)

鴻海購併夏普終於塵埃落定,看似錯綜複雜的曲折過程,換個角度清晰透徹,雞蛋/籃子的邏輯可以解讀泰半。

蘋果分散代工(雞蛋),不再由鴻海獨攬,找了和碩、仁寶等(籃子)。自知一半營收(雞蛋)放在蘋果的鴻海,也有過度集中的風險,想看好蘋果(籃子),取得夏普是最佳解決方案,所以歷經四年不棄。

夏普面板有獨霸全球的技術,是蘋果目前所仰賴的三大面板廠之一;將來也是。掌握夏普,鴻海提供「一條龍」式的完整服務,既擺脫競爭對手,又擴大代工範圍,是郭董「讓蘋果離不開鴻海」的錦囊。當然,鴻海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事實仍在,風險只是移轉到未來如何整合這家日本的百年企業,實踐其購併的綜效。

夏普的淪落,諸多因素之一是把資源集中在一個籃子。相較Sony橫跨消費性電子產品、半導體元件、行動通訊、遊戲主機、媒體娛樂、金融產品,夏普的本業集中在電子,液晶面板、電子設備佔八成以上。夏普內部曾自我批判,「液晶之後還是液晶」,沒有在成功之後,開創下一個成長機會。而Sony的多「籃」策略,也是代工為主的鴻海正在轉型的方向。

台灣經濟的整體或個體,都可以從雞蛋/籃子中找尋問題與答案,以大選前後最夯的話題「中客限縮」為例,台灣觀光近半依靠中國觀光客,是中國開放、台灣業者一路猛踩油門的「成果」;馬政府更以此沾沾自喜,來彰顯其兩岸政策的成就。但,鄰近的日本,去年中國客佔了二十五%,首次躍居首位時,日經新聞就以社論指出「日本觀光立國不能只靠中國」;而非敲鑼打鼓、吹捧安倍的匯率政策奏效(日幣貶值,是中客暴增的原因之一)。

中客個案,正是台灣經濟發展陷入瓶頸的縮影,對於過度集中與集「中」的無知與無視:我們的經濟成長過度依賴出口;出口的產業過度集中於電子業;出口地區又過於偏重中國。這三個過度,充分解釋了台灣的困境及風險;結構傾斜、風險分散不足、緊扣中國的經濟體,自然容易受到國際景氣、中國經濟走勢與政治干預的衝擊。

鴻海面臨「轉型生存戰」,台灣整體處境又何嘗不是?郭董成功跨出第一步,但願「台灣」這家公司也能。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