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李筱峰專欄》倒扁心理學

倒扁紅潮已鬧了一個多月,其言行真可提供心理學家很好的研究素材。

觀察人類行為(behavior)確是一門大學問。尤其行為背後的動機(motivation),是最複雜的一面。在台上同樣嚷著「反貪腐」的口號,我們可知其內心的真實世界?

先以林正杰的言行為例,他帶著幫派人物到南部去倒扁時說:「我們要打倒自蔣經國先生之後包括李登輝、陳水扁的台獨政權。」他終於露餡了,在反貪腐背後,原來真正動機是要反台獨。如果繼續追究其反台獨的動機,也許那群遊走兩岸的藝人的出現,更能告訴我們答案─這不正是向「祖國」交心的好時機嗎?

當然並非人人都為了「反獨交心」,不過心理學告訴我們,行為常因個體的需求(need)而產生驅力(drive ),促成行動。這些需求,可能還包括解除寂寞、被讚許、獲得聲名等。了解這些心理需求,就不難理解為何參與倒扁行動的幾位親綠人士多為政壇失意人。

看透真實的動機後,便知「反貪腐」只是一個合理化(rationalization)藉口,因為更大更久更多的藍營貪腐,他們都不反,則反貪腐其誰能信?阿扁的兩千萬元國務機要費的「混帳」,讓他們咬牙切齒;但是對於百億元國產長期被藍色政黨侵吞、對於藍營逃亡在外的經濟通緝犯掏空台灣百千億元,卻視而不見,這是出於「否定」(Denial)的心理自衛機制(defense mechanism)?抑或是一種「動機性的遺忘」(motivated forgetting)?

最可觀者,當屬這位「經常顧影自憐,在鏡頭面前掠頭髮的施明德」。「人生有幾天可以成為吆喝十萬眾的領袖,顧影自憐,亦可瞑目也」(套用政論家林保華的形容),這位與他的綠色選民漸行漸遠而一度身陷孤寂的昔日戰神,如今登高一呼成為藍軍(改穿紅衣)左擁右簇的總指揮,又讓他神氣活現,讓我想起心理學所說的「誇大妄想」(delusion of grandeur)。這些日子,他動輒指責一些民進黨人士當年只是跟隨他搞抗爭的徒孫,現在竟敢在「師父公」頭上動土!他對楊秋興、蘇煥智兩位縣長沒有批准他辦活動,怒斥他們「放肆」、「狂妄」!他形容市議員為「小傢伙 」;群眾中有女子向他跪拜,他笑得合不攏嘴;到了台東,他說將來他的紀念館就要蓋在台東;雙十節的「天下圍攻」人數,他膨風稱有一百五十萬人,但警方公佈人數只有十二萬。

其實這群紅衫軍的行動,正是長期接受「聯合中國」的媒體的宣傳(indoctrinate)所產生的集體「制約反應」(conditioned response)。要制約人的行為,必須反覆不斷給予制約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所以必須天天爆料,甚至製造假象,幫強盜打小偷,打久了,群眾只知小偷可恥,卻忘記強盜可惡,真是認知(cognition)錯亂。紅潮啟動後,「聯合中國」的媒體更儼然成為運動總機關,天真民眾被制約在這樣的社會氣氛(social climate)中,穿起紅衣跟著起乩,猶如進香團的信眾,還主動奉獻香油錢。

本文使用許多附有英文的心理學名詞,紅衫軍若願知其詳,趕快停止胡鬧,回家去查心理學辭典,就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了!

(作者為大學教授,本專欄文章同時收錄於www.jimlee.org.tw)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