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這些人,那些人

李敏勇

中秋翌夜,在台南縣後壁鄉黃崑虎昆仲的「古厝音樂會」,今(二○○六)年,進入第九屆。明月高照、樂聲飛揚。與國家音樂廳相當的席位,座無虛席,在隱約嗅聞得到米稻的氛圍裡,又一次文化的饗宴。

音樂會中,特別邀請同屬後壁鄉崑濱伯夫婦、煌明伯、文林伯四位,在二○○五年以《無米樂》這部紀錄片而被許多人知曉的作稼人登場,接受來賓的歡呼。崑濱伯夫婦才在今(二○○六)年的稻米比賽,榮獲首獎。得獎的十公斤稻米,在拍賣會以一百萬元標售。

崑濱伯說,無米樂,無米也樂。在他耕耘稻作的人生,與土地連帶在一起的命運,就是種植稻米。因為下田,一隻眼睛感染病毒而失明。健朗的他說一生不做虧心事,也許販賣種子的過程有不慎未揀取的壞花生種子,因此被上天懲罰也說不定。他們夫婦把首獎米拍賣所得的一百萬元捐出,準備成立「無米樂基金會」。

煌明伯在農作之餘兼作手工棉被,邀請大家奉茶。而仍然養牛耕田的文林伯,謙虛地說他抬得起牛犁,但麥克風對他而言太沉重了。四個超過六十多歲的莊稼人,真讓人感心!

這些人是種米的人,支撐台灣的是這些人。

而另一些食米的人;政治人物、學者、文化人、廣告人、演藝人、學生、退休軍公教,跟隨著呼喊「反貪腐」其實以「倒扁」為重的人。就說那些人吧!

在舞台,或在廣場,口說「愛與和平」,但行為語言卻顯示相反的旨意,一些泛中國國民黨政治人物本身罪名多多洗刷不清不說;一些原民進黨政治人物忘了改善自己的黨,鞭策自己的黨,以轉向獲取掌聲。這對台灣的民主化有助益嗎?

這些人、那些人。就像光與影的對比,對照著台灣社會不同的人生風景,也詮釋著人性的複雜面貌。(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