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流感嚴峻,防疫有沒有抓住重點?

以流行病學觀點談重要疫訊、防疫行動與醫療資源妥置

◎ 金傳春、顏慕庸

傳染病大流行時,必面臨醫療資源配置困境,所以預防工作格外重要,包括流行季前全盤掌握高危險群、高風險區、危險因子等流行病學特徵與防範作為、流行時可能發生情境的演練、規劃與充分準備及預測未來流行走向。

然台灣去年登革熱、禽流感至今年人流感的大流行,為前所未見,由基層防疫人員至中央決策者需在時間壓力下緊急應變,抓對重點,誠非易事。重要的是未來如何有效防堵大疫災?如何備妥萬一發生時大量增加病例之應對能力(surging capacity)?

幸此三病為季節傳染病,所以流行前的偵測、流行時的即時流行病學分析、及速以分析結果再強化高風險區與高危險群的偵測,得更貼切的數據,才有助於正確判斷。如今年人流感重症50歲左右多,而2015年7月至今每10萬人口累計流感重症發生率最高的前三名均為南部縣市,此兩重要流行病學特徵與一般季節流感迥異,所以必須馬上思索為何如此?

流感病毒有A, B, C三型,但A型的流行較嚴重,在流行病學與全球流行潛力最為重要,主因A型流感病毒的八段基因可感染多種宿主,如五段基因來自人而另三段基因來自禽或其他動物,即5+3或6+2或4+4或3+3+2等來自兩或三種不同宿主的新組合病毒,人群若無足夠免疫力,極易造成大流行。科學證據顯示新組合病毒可經少數胺基酸的點突變即可感染哺乳類,所以近年禽流感、豬流感與狗流感病毒的研究深受重視,主因此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防疫,必須徹底明瞭病毒的哪些位點胺基酸扮演著跨越不同宿主傳播(inter-species transmission)與人際傳播(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兩方面的重要角色。

流行病學研究知新型流感病毒造成全球流行(pandemic flu)的年齡層與季節流感(seasonal flu)的老人/幼童迥異,加上過去台灣流感病毒的分離率與出現均是北部較南部為多而早,所以公共衛生決策者對流行病學特徵改變的警覺度相當高;另因兒童感染流感病毒釋出量高而久,一般偵測多自幼童分離病毒,惜內科與急診科較少採集檢體,因此重症的年齡別、地域別所分離得的流感病毒資訊對防疫策略的通盤考量十分重要,特此誠摯呼籲對下列三高危險群須戴口罩早就醫,並於安全防護下採檢,包括:(1)來自H5N1、H7N9、H10N8、H5N6禽流感病毒人死亡病例流行國/地的旅客,(2)禽畜業者、活禽市場人員、獸醫畜牧與動物防疫人員,(3)具重要慢性共病(如糖尿病、心肺腎宿疾、癌症與免疫缺失)而出現類流感病徵的中壯年者;另大型群聚病例、打疫苗仍發病者或用克流感而病徵惡化者,若馬上採檢,不但明瞭此年層的病原為何,也能評估疫苗在高風險地中壯年的保護效益、抗病毒藥之有效與否及那些病毒的胺基酸變異與其複製、抗免疫、致病、傳播及由禽/豬入侵哺乳類有關。即流感病毒基因的核酸雖常有千分之一的突變率,但重點在突變是否致病毒提升其入侵、傳播與毒力致宿主罹病。

今年人流感的嚴重流行,須思索高危險群的疫苗接種率為何?其他防範感染衛生教育是否應加強?醫療體制如何應付大流行湧增病例的需求?醫檢師與內科/急診醫師是否應對高風險區的成人重症採撿,以科學態度提升台灣防疫至國際水準。

當流行病學特徵改變,必須警覺以國際眼光與使命感,如臨深淵審慎為之,肩負確保全球衛生的防疫尖兵重任。

(作者分別為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與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台北市昆明防治中心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