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灣艙 與蔡總統談太空工業

◎ 吳耿志

大選期間,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女士發佈五項政策:互聯網、綠能、生醫、精密機械及國防技術內需。一個涵蓋蔡英文這五項政策的計畫,應該考量:與現有的國際太空站成員國合作,建造一個小型的「台灣艙」。現有的太空計畫及交通大學吳宗信教授領導的前瞻火箭研究中心,質量上雖小且屬初創,但不失為一個好起點。

ARRC主任吳宗信認為,生產小火箭發射小衛星進入低軌道,是台灣太空產業的機會。(記者湯佳玲攝)ARRC主任吳宗信認為,生產小火箭發射小衛星進入低軌道,是台灣太空產業的機會。(記者湯佳玲攝)

台灣艙計畫的目標是:遣送一個裝備有高等研究器械及初步造型機具的太空艙。可以發展以下的選項:感測器技術、高級材料、遠距感測及影像、遙測傳送、寬頻無限高速通訊包含射頻及光頻、精靈複雜控制、功率處理、超小型電機結構、生物及醫學儀器,及大型系統模擬。該太空艙應也有植物學及醫學技術發展的功能。

台灣艙將是長筒狀,約直徑三米,長度四又四分之一米,相當於一台中型廂車。此計畫應建造兩個船艙:一個是不準備遣送,但可做教育用途的工程發展模型;另一個是可遣送至太空站。

此計畫宜以一個五人小組開始,負責探訪現有的十六成員國,而決定台灣艙應有的功能。其他先遣小組包括:一個三人小組負責決定太空艙的幾何形狀及結構,一個十一人小組負責決定建廠地點及挑高大樓計畫,一個五人小組負責徵召台灣太空人訓練團(十人,二十四至三十五歲)並且與民眾聯繫。

台灣艙計畫可能需八至十年。如果計畫逐步完成,它將在基本上改變台灣的經濟結構。同時,很關鍵性的取代現有的低利代工業。更重要的,它將釋放台灣民眾的創造力,並且在計畫過程創造高薪的工作機會。

日本的Kibo太空艙已經在太空站服務多年,台灣應向此一友善的鄰居討教。

這是台灣經濟的武裝計畫。台灣不應再把本身鍊鎖在低利的製造代工業,台灣必須走向太空工業。

(作者為美國台灣公共政策諮詢會成員,一九八○至二○一○年間專門從事人造衛星及神盾軍艦電力系統設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