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民主變得如此弔詭

台灣已經進入民主時代,但許多從政者仍未經民主洗禮,不願以民為主緊跟民意。此一現象,平常固已有之,選舉期間更清楚。有人根本與民意背道而馳,然後用盡政治修辭迷惑選民;有人本質上與民意站在同一邊,但為了保留權力轉圜空間刻意與民意若即若離。這些傾向很可怕,體現出從政者不服從民意,政治作為但求規避約束,最大範圍內可以自行其是,選舉「講民主」,選完「假民主」,選民宛如跑龍套。

七年多來的「假民主」—「我是民的主」,連所謂的「鐵票」都反感,簡直把國家主人當工具了嘛!怪的是,接棒者還在「假民主」,「換柱不換一中」,不論各表、同表、同屬,多數人反對,他仍堅持。「不義黨產」,多數人希望轉型正義,他卻加緊五鬼搬運。別人的副手辭職參選,他卻把做好做滿做成請假參選。己方陣營軍宅理財說不清楚,還放任烏賊戰術搞黑戰場,如此這般,彷彿在選「弱智共和國」的總統。

反觀,受惠於台灣認同水漲船高,一般咸認選情樂觀者,也把「維持現狀」當最高方針。而國共正可乘隙而入,裡應外合施壓「九二共識」,想當「現狀」的定義者。至於各種民調顯示,認同台灣反併吞的民意趨勢快速攀升,年輕世代天然獨。這樣的民意走向,呼喚一個有遠見、有謀略的領導者,為台灣開創可大可久的格局。可是,這樣的期待,似乎遙不可及,因為候選名單上找不到如實反映民意者,民主變得如此弔詭:公民可以自由投票且票票等值,但總體意志無法精準找到候選人!

政黨,從政者,習於罔顧民意,甚至操弄國會,導致民意落空,這是台灣的民主病症。落空,一種是「本質性」的落空,例如國民黨之背離民意,甚至與外力聯手打壓民意;一種是「程度性」的落空,例如民進黨之與民意保持距離。去年,從太陽花到九合一,國民黨完全對立民意,以致遭民意當頭棒喝;但民進黨顯然也低估民意,選舉策略保守以對,沒有完全抓住公民力量的快速直球。於是乎,國民黨輸給民進黨,而真正的贏家仍非頭家。這次大選,第三勢力蜂起,背景也在這裡。

大選至今,國民黨堅持一中路線,黨產化整為零;民進黨維持現狀,再加轉型正義,仍缺清晰願景。雙方只見游擊巷戰,沒有展示國家前進路徑圖。普遍覺醒的公民意識,需要一個開拓性的領導者,引領台灣向上躍升。這股蓄積已久的公民力量,想當然耳無法滿足於鞏固權位的政治守勢,彷彿滾滾大江東流停歇於湖泊,遂令整個沛然莫之能禦的能量就此渙散。以政治動力學的角度來看,阻攔這股自然凝聚的能量向前衝,其實就是為對立民意的陣營儲藏能量,自己人故步自封比敵對陣營畫紅線更有挫傷力!

上次民進黨執政,尤其是牽手護台灣活動之後,公民集結的動能儼然啟動,可惜當時執政者缺乏開拓萬古之胸襟,未見自己肩膀上的歷史使命,導致公民熱度為之退燒,國民黨聯共制台班師回朝,從而七年多來空轉、倒轉讓台灣陷入全面衰退,中國得有政經「入股」台灣的可乘之機。如今,公民力量再起,維持現狀就是落伍,明年新執政者絕不可重蹈覆轍,務必結合所有進步力量,一舉跨越轉型正義的高山深谷,確保公民社會、正常國家就此確立根基。否則,少則四年,多則八年,假使又來一個空轉、倒轉,台灣恐無機會浴火重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