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澄社評論》氣候變遷與總統大選

◎ 林宗弘

二○一五年可能創下有史以來全球氣溫最高紀錄,因此,全世界都看著巴黎。最近兩週,全球各國領袖齊聚法國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廿一次締約方大會(COP21),爭辯減碳與補貼開發中國家等議題,達成重大協議。當台灣總統大選白熱化,主要正副總統陣營卻大打口水戰、輕忽巴黎協議。

氣候變遷對台灣造成多大影響?研究顯示,人類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造成全球氣溫上升,導致海平面上升與極端氣候災難。有學者指出海平面上升的威脅,然而,先進國家有足夠工程技術與財政能力,加高河海堤防與抽水機馬力,城市也不會突然沉入海底,真正危機來自極端氣候。

二○○九年八月七日中颱莫拉克登陸台灣,受颱風及西南氣流影響,中南部與東部降雨刷新歷史紀錄,引發嚴重水患,造成六七三人死二十六人失蹤,一千七百戶房屋傾倒,農損逾一九五億元。八月八日晚獻肚山大崩塌,高雄小林村九至十八鄰有四六二位居民慘遭土石掩埋,佔所有罹難者的三分之二。莫拉克風災已經被視為近年來全球極端氣候災難之一。

隨著天災惡化,我們付出的災後重建成本增加,甚至引發社會爭議。例如,高雄那瑪夏等原住民部落遷村,使不少災民喪失務農生計,導致部落內部分裂,輿論也質疑重建會決策,重創馬英九總統聲望。莫拉克的教訓提醒我們,花錢未必消災,台灣未來災後重建將面臨更嚴重的社會衝突。

由於中國因素,台灣在COP21被邊緣化。然而,我國亦沒有做出實際改善氣候變遷成果,人均排碳量名列世界前茅。根據環保團體「德國看守協會」 (Germanwatch)十二月八日公布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排名,台灣在五十八國中名列五十二,屬「非常糟糕」,比中國還差。隨著巴黎協議出爐,國際合作減碳以及防災議題益發重要,影響我國環保、防災、能源產業與外交,總統候選人應該立即提出對策,向選民負責。(作者為澄社執委、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