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小心紅潮淹台灣

◎ 曾迺強

今年將邁入尾聲,台灣電子產業卻接連拋出中資入主台資的重大訊息,不僅反映兩岸電子業此消彼長,更再次引發「紅色供應鏈」侵台疑慮;比起「軍宅」、「滅頂」等事件,國人更應關注近期「紅潮」來襲現況。

中國最大IC設計晶片廠紫光集團今年十月才入股台灣封測廠力成不久,又將再砸五六八億元入股矽品,同時投資一一九.七億元認購南茂等兩家台灣封測大廠,不到五十天,紫光陸續參股台灣第二、三、四大封測廠各二十五%股權,意欲建立記憶體產業的一條龍拼圖,震撼業界。

無獨有偶,中國連接器大廠立訊在今年四月併購台灣連接器二線廠宣德後,本月初再下一城,入股電聲元件大廠美律,成為持股二十五.四%單一最大股東。

儘管投審會聲稱為確保關鍵產業、人才不外流,將考量被投資事業的技術與規模做為准駁參考;但隨著市場成長放緩與生產成本提高,全球半導體產業正掀起併購狂潮,中資參股或併購台灣產業已是兩岸產業競合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全球半導體在今年前十月併購交易規模超過一三六○億美元,比去年多出四倍以上。再以兩岸電子業來看,台灣業者的市值或本益比漸居下風,中資參股或併購台灣電子業漸成燎原之勢。

例如台灣「面板雙虎」友達、群創目前合計市值不到中國京東方的一半;廈門三安光電在二○一二年取得台灣第二大LED晶片廠燦圓光電十九.七七%股權後,現已把台灣的競爭對手晶電遠遠拋在腦後,兩岸電子業此消彼長的情況將會陸續浮出檯面。

誠然,兩岸產業互相分工與結盟,固然可提升產業競爭力與進一步布局全球,從台積電宣布赴中國設立獨資晶圓廠即是一例;但台灣電子業面對具有相當敏感性的中國「紅色供應鏈」參股或併購,恰好反映台灣電子業經營困境惡化現況,除了「軍宅」及「滅頂」等新聞,你我及政府更應關注「紅潮」的後續影響。(作者曾任兩岸財經記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