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MLB要有台灣野手

■廖建超

當國內媒體莫不把王建民的十八勝以平「亞洲選手的最高勝投紀錄」為標題時,應當有另一層思考。

一、堆疊(stacking)效應發酵:意思就是說運動地位的種族區隔。在美國體壇常會發現白人及黑人球員有不平均集中於某一地位之現象。這個現象在棒球守備的例子最為明顯,所以迄今尚未有黑人當捕手。而在亞洲選手進入MLB之後,也是以投手較受青睞,尤其是野茂英雄帶來的龍捲風效應,相信球迷都記憶猶新。一直到二○○一年之後,才有真正的日本野手進入美國職棒。然而,鈴木一朗雖然在日本已經是超級頂尖球星,美國人之前對他的能力還是半信半疑。韓國也是,儘管朴贊浩在二○○○年已創下十八勝的優秀成績,美國人還是對韓國球員有所區隔,也就是寧可只相信投手的能力,使得野手的門檻遠比投手高得多多。這次王建民創下亞洲最高勝投紀錄,我們應該思考何時我們的野手才有能耐站穩大聯盟,打擊實力能受老美肯定。

二、切割作用:以國內運動頻道來看,國人收視習慣以棒球為最大宗,籃球次之,這從國內職棒比賽場場live就可看得出來。然而,自從王建民投出一片天後,球迷收視習慣已轉向以美國職棒比賽為主。看到最近幾場國內職棒比賽現場只有三百餘人,轉播服務甚至只剩D-LIVE(有幾場是這樣),報紙體育版大半是美國職棒動態,國內棒球只剩零星小塊。對媒體來說,有其市場考量,但相較於國內職棒的冷清,一消一長之間,在棒球界眼中是無法言語的悲哀吧!

媒體界們,請站在一個推廣的角度繼續轉播職棒吧!否則,如果職棒垮掉,基層棒球選手勢必斷送了工作機會,畢竟留在國內打球還是多數。

而不管是媒體也好,球隊也好,體育主管單位也好,應當思考的是,台灣棒球選手像王建民這樣優秀者絕不是空前絕後,我們要有完善的配套措施,才能繼續培育更多人才。(作者為國立體育學院在職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