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試論馬習會雙重效應

◎ 黃偉峰

不論馬英九總統11月7日前往新加坡與習近平主席「不期而遇」的主觀目的為何,中國的目的只有一個,即鞏固兩岸「同屬一中」的現狀。

這對於習近平而言尤其重要,特別是當美國以實際巡航行動挑戰中國南海永暑礁填海造陸,強化主權管轄之際,「馬習會」提供外界一種兩岸領導人共同捍衛南海的「中國主權」之假象。試想馬習握手之際,外界可能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所宣稱U形線有了歷史聯結。儘管國際社會及國際法不承認這種歷史水域的論述,但「馬習會」無疑強化中國南海論述之歷史接續性。雖然馬政府也許以「兩岸各自捍衛在南海的主權」回應之,但這種回應卻沒有區隔台灣與中國所要捍衛的南海主權不同,因為台灣仍以1947年中華民國政府劃製的九段線為基礎去宣稱南海的「中國主權」。據此,兩岸領導人握手已製造兩岸共同捍衛南海「中國主權」的假象。這也解釋為何習近平之前不願會見民調低落的馬英九,但卻選擇在這美中交鋒時機大打台灣牌。

問題是如果習近平真是打台灣牌,那馬英九選擇此刻與習近平見面,無疑宣告全世界在他領導下的台灣政府的地緣戰略選擇是中國而非美國。這是何等嚴重的選擇?因為它涉及台灣未來的生存及發展。到底台灣是要選擇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而與美國站在一邊?還是選擇經濟依賴中國去苟且偷生而後被收編統一呢?須知,習近平已說兩岸統一之事不可以一代拖過下一代。在「馬習會」中難道馬英九敢當面說出「不統」嗎?如果不說,則外界更可懷疑台灣領導人認同兩岸終極統一的目標。而習近平所設定的兩岸「同屬一中」的假象已偃然達成,根本不需要兩岸簽什麼協議,也不須發表什麼聯合聲明。馬習會的「時機」,及兩人會面的「身分」已說明一切。換言之,習是大陸地區的「中國」領導人,馬是台灣地區的「中國」領導人。表面上對等,但皆是「一個中國」兩個地區的領導人應殆無疑義。而只有習近平到新加坡進行國是訪問,更證明誰在國際社會代表這一中國。

當然,馬英九可以辯稱並向美國解釋他此行之目的是在「鞏固兩岸和平,維持台海現狀」,不但不會在南海與中國聯手對抗美國,他與習近平的會面反而有助於制約蔡英文當選總統後的兩岸選項。既然蔡主張兩岸維持現狀,那「馬習會」就先確認兩岸共同認知的「現狀」後再交由蔡去「維持」,達成「馬規蔡隨」的目的。

習近平當然不會笨到利用此一時機要求民進黨表述兩岸現狀為何,此乃習搭給馬的戲台,要馬去質問蔡的戲碼。從中國共產黨及中國國民黨的角度,只要馬習確認兩岸「現狀」的共同認知,則蔡將被迫說明是否維持。因此,「馬習會」的選舉效應,是用界定現狀的方式去迫使蔡說明是否及如何維持「現狀」。此舉不見得傷害美國的利益,只要「馬習會」不提台灣地位問題,美國可能樂意看到蔡英文承接兩岸對話的管道及執行兩岸協議的某些成果。

但是,美國做為一個民主國家,應該會納悶為何即將卸任的馬總統不讓兩個多月後的台灣新民意決定台灣的前途呢?(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