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歷史光榮快被拆光了

◎ 吳莉萍

看九月二十五日潘翰聲先生的「台灣人甘住豬舍?」一文,心有深刻感觸,台灣真如德國人所說生活在豬舍中,到處都是鐵窗大家都知道,各大城小鎮只要有古蹟建築能拆就拆,然後再蓋大量新式建築,蓋得又不牢靠,過幾十年又要拆除辦都更,到時候拆屋又是塵煙滿天飛、又是空氣懸浮微粒超標,到底是誰在得利?很明顯是財團,多數人民是受害者。

許多古蹟不能好好保留下來,各大城小鎮都在蓋新房子,新房子又有不同顏色、不同樓層高低,形成景觀雜亂。政府沒有限制建商推新案,建商不停地蓋新屋、不停地大篇幅買廣告,叫你來住新屋,幾十年下來台灣人被養成不愛住古蹟古宅,三峽老街住戶想要拆除,台北市迪化街老宅少有人住,大家都喜歡住新屋,不像西歐國家住老宅是歷史光榮!

台灣很多人去過德國、瑞士、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等國家,他們的古建築能夠保存良好,是因為政府有立法限拆限改建,還用錢補貼人民油漆外牆及維護外牆景觀,人口過多時,在古建築圈外再蓋四方新式建築,古建築群就形成舊城區,四方新式建築就形成新城區,國人及外國人出國旅遊都去舊城區,在台灣看沒特色的新式建築看太多,出國還要再看嗎?有特色的地方及精品店、觀光地很多都集中在舊城區,這好比最熱鬧精品街集中在迪化街一樣。

保留舊城區不僅成為觀光地,也是這個區域及這個國家人民的凝聚力,住有歷史光榮的房子多棒!而今,台灣的歷史光榮在那裡?(作者為家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