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國外出名比較紅?

◎ 連明偉

旅日台籍作家王震緒(筆名東山彰良)以小說《流》,獲得日本「直木三十五獎」訊息,一躍登上報紙頭版。對文學創作的鼓勵,獲獎的光榮,本該如此;但大幅報導,可能隱藏作祟的國族意識。台灣文學界亦有諸多文學盛事,但這類消息大都徘徊副刊,時有篇幅,但難登頭版。

 旅日台籍作家王震緒(筆名東山彰良)以小說《流》,獲得日本「直木三十五獎」。(中央社資料照) 

作家王震緒獲獎,其語言、國籍、小說內容,或許滿足某些台灣人不忍言說的自卑情懷。往例可循,旅居異地或有台灣血統的運動員、藝術家、文學家,往往必須經由台灣以外的認證或發展來證明能力,不論是運動員林書豪、小提琴家曾宇謙等,彷彿台灣本身舉辦的各種大型賽事、徵獎和評斷不足專業,或淪為反覆儀式。台灣對於文學的重視,從來不曾成為社會關注的大事,並逐漸小眾化。

這次,作家王震緒不僅說一口好中文,小說內容關乎國共內戰,日文名字也不忘台灣彰化,國籍甚至依舊是台灣……,這些因素,力促作家王震緒成為某種台灣代表與光環;但這光環,從來就不專屬台灣。而在文學的想像與實踐中,身分與國族從來都是亟欲打破的僵化標籤。文學一向包容人性,以及離散遷徙的尷尬與苦難。

期待未來,能不論創作者沾親帶故的身分,讓文學以社會關注的重要性,重登頭版。

(作者為翻譯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