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郵筒有魅力 郵政要努力

◎ 陸裕麟

《自由時報》披露百年老店中華郵政在今年五月創下六年來國人年通信率新低,而近年郵筒投遞量更是逐年下滑。然日系百貨文具熱賣,逢年過節各式卡片不斷推陳出新,顯見我們的社會並沒有減少對「書寫」的需求。藉此提出幾項郵政單位可以強化或改進的部份。

   郵筒。(資料照,記者黃立翔攝)

一、確實收、送、投遞信件。郵筒投遞量下滑,不是社會對雁去魚來的需求減少。主因是民眾擔心自己的信件鴻斷魚沉,寧可多花錢到櫃台交寄掛號,以追蹤郵件去向。

二、全面檢討設置地點,定期修繕保養。紅、綠兩色的郵筒如同一對衛兵,無論日曬雨淋,堅守崗位,定期派員清潔、修繕,是郵政當局責無旁貸的工作;具有百年歷史的郵筒幾乎是「準文創」的一環。然許多郵筒因為地景地貌改變,如老舊眷村、國宅拆遷,設置地點並沒有隨之更動,形成郵筒設置在一大片空地上,或是被電線桿、大樹包圍的奇特現象,而許多新興觀光景點卻面臨找無郵筒的情形。

三、網路是助力非阻力,建立並善用大數據資料庫。郵政單位在通訊軟體上推出貼圖,顯示並非不懂得與時俱進。若能公佈每月各縣市以郵筒投遞的郵務量,將這類資訊參考運用,更可符合大數據的時代潮流。(作者為國民黨學生黨代表,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完整版請見https://www.facebook.com/victor.lu.756/posts/1066123193398837)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