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有線電視豬仔

■ 田秋堇

最近,東森以每個收視戶四萬多元台幣的價格,賣給卡萊爾,獲取數百億元的資金;表面上似乎是引進了外資,經濟部投審會也大力支持,不惜以「自由化」、WTO原則,槓上不太配合的NCC。但在這筆交易中,最關鍵的問題:消費者的權益在哪裡?

根據這兩年我們深入的了解,有線電視每戶每月的合理價格絕對不超過二百五十元,業者就有相當可觀的合理利潤,而不是現在新聞局規定的六百元。過高的有線電視收費,是一切禍害的根源,在今年各地方政府審議有線電視費率時,二百五十元是新聞局和每個地方政府應該堅守的底線。

我們不必請高明的會計師來計算,從最近的外資大舉收購東森(力霸王家)、中嘉(和信辜家)這兩家有線電視大戶的「天價」就足以論斷。這幾年消費者每月要付給地方有線電視業者五、六百元,姑且不論有線電視的服務品質與節目內容如何,一戶四萬二千元的成交價,相當於七年的有線電視費,換句話說,外資需要七年不吃不喝,才能回收這筆成交費,又有其他的外資(麥格里)再來收購卡萊爾的股份,這種生意要多少年才能回本?難怪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這次的國民黨中常委選舉中,都對王、辜二家敬鬼神而遠之。

當然,外資也會精打細算,不可能長期虧損來「救濟」台灣的有線電視消費者,最重要的還是有許多外界看不到的隱藏的利益,甚至是暴利在裡面;因此外資接手之後會有哪些新的經營方式,值得觀察。

現在的有線電視口口聲聲說價格太低,事實上他們的資本額在六、七年就收回來了,接下來又不進行實質的技術、硬體投資,在第一輪賺飽後,就把數百萬戶消費者當成「豬仔」拋售給外資,讓外資再來剝削台灣的消費者。

看到一筆筆天價交易,收視戶才發現自己成了價值四、五萬元的「有線電視豬仔」。消費者不需要了解有線電視的產業結構、政府政策、高科技、外資壟斷問題(如果中嘉順利出脫,台灣有線電視市場六十二%落入外資手裡),消費者只要問,我們為什麼會這樣被當成「豬仔」,而且是「沈默的豬仔」?

(作者現任立法委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