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美台關係應該正常化

◎王景弘

華府與北京及與台北的關係,最近幾個月開始有一些微妙變化。隨中國在東海及南海強勢企圖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美中關係呈現新的不信任和緊張;隨台灣民主政治的演變,華府則開始強化雙邊關係,也朝雙方關係正常化漸進。

華府定位台灣是「極重要夥伴」

最引人注意的有幾個動向:第一,華府決定派前亞太副助理國務卿梅健華出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處長,明顯提升台北處長的地位與官方性質。第二,國務院主管經濟及商務的助理國務卿芮福金(Charles Rivkin),五月底訪問台北磋商經貿問題。第三,美國首度邀台灣參加環太平洋兩棲作戰研討會及觀摩美軍演習,二十二個應邀國,沒有中國。第四,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及其副手,開始定位台灣是美國「極重要的夥伴」。

對比美國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漸進做法,華府最近一連串的作為,有它明顯的意義。首先,它反映美國的戰略利益:美中關係正常化的「聯中制俄」戰略考慮已不存在,反而是中、俄聯手挑戰美國戰略利益;「棄台灣論」者以美中分歧只有台灣問題的假設,根本錯誤;美中矛盾不少,重點在霸權之爭。

肯定台灣民主深化 符合美國價值

其次,它反映美國的價值與肯定台灣民主演變:中國並未走向民主與負責任,反而是台灣變成一個蓬勃的民主、卻缺少國際承認的國家。美國可以打壓以戒嚴統治台灣的兩蔣政權,但打壓民主模範的台灣便違反民主理念,不公不義。

同樣重要的是時間因素:台灣人民直選總統與國會已逾二十年,也經過政黨輪替,明年政黨輪替極可能再發生,民主已深化,明確選擇維持主權國家的現狀,美國不能再以遷就中國的心態壓制台灣的民主,而應適時承認民主的台灣。

當然,除非發生中國無端對台灣動武的重大變化,美國不會一夕之間承認台灣;它將以漸進、堆積木的方式,逐步確認台灣民主建構的現實,補齊正常關係所缺少的要件,先達成有實無名的關係正常化。

美應阻其他強權 干預台灣選舉

做為推動關係正常化的第一步,美國應堅持尊重民主的原則,不要干預台灣的選舉,更應與民主盟國阻止其他強權干預台灣選舉,讓台灣人民有充分自由選擇的空間;美國在台協會應援英國之例,改名美國在台辦事處,並更積極協助台灣參加國際社會。

亞太副助理國務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最近指出,歐巴馬政府過去六年進行對台灣關係之概念的重建,使雙方人民間的關係得以深化,並確認台灣是一個「極重要的夥伴」。當然,她重申信守依美中三項公報及台灣關係法定位的「一個中國」政策,歡迎兩岸最近幾年採取步驟,降低緊張與改善關係,也重申美國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政策,對兩岸都適用。

三個堅定基礎 建構關係正常化

但是,面對新的情勢,美國與台灣關係的重新構思不應只限於如此;在明年台灣總統及國會改選後,美國應在三個堅定基礎上,開始與台灣關係正常化:

第一,法律的基礎:與台灣建構正常關係,最堅實的法律基礎是舊金山和約、台灣關係法和聯合國人民自決的公約。現行有效的舊金山和約,明文規定日本放棄台灣與澎湖主權,而未規定接受國;各簽字國確認台灣地位未定,要留待未來以符合民主的方式解決;美國也因此未承認台灣屬於中國;台灣關係法則在美國法律上把台灣視同國家;台灣原為日本依條約放棄的殖民地,其地位當然適用聯合國相關條約,由住民自決。

第二,事實的基礎:台灣在戰後由蔣介石政府代表盟國受降及佔領,一九四九年以後繼續受蔣介石政府戒嚴統治三十九年,法律與事實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相干;台灣民主化後,人民選出新政府,仍選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相干,也是逾二十年的現實,無人能否認。

第三,民主與人權的基礎:台灣人民選擇最保守、最穩健的方式,向外來戒嚴統治政權力爭民主,終以選票選擇做為自由民主的國家,符合美國價值,美國及其他民主國家應承認台灣民主演變的國家現狀。

台灣國力並非舉足輕重,要促成美國政策改變並不容易,但台灣人民如果選擇唾棄統派國民黨,政權再輪替、民主更深化,美國會重新思考及調整對台灣政策:美台關係在現實基礎上正常化,是必須走的路。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