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金恆煒專欄》施明德戳破施明德

施明德宣稱他給陳水扁總統的信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區區一封信,活龍活現施明德的本性。

施明德惡意攻訐陳總統,第一樁「罪名」就是「當選後,卻邀請和民主運動素無淵源,從不參與的大財團和學人(按,文句欠通)組織成『國政顧問團』……這是政權邁向『白金體制』的第一步」,接著無限上綱的批之曰:「全世界領袖無人敢如此明目張膽地和眾多財團擁抱……」。什麼「白金體制」啦,下文什麼「違背現行憲法、雙首長制」啦,施明德不只是嚼泛藍嚼過的口香糖,更重要的是,看到施明德背後藍營的影子。

事實是,「國政顧問團」並非是扁「當選後」成立的,而是大選投票前的三月十日扁與當時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見面之後才向外宣布。施明德連事實都可顛倒,令人咋舌。這是其一。第二個錯誤是,「國政顧問團」是由李遠哲領銜,怎麼可以把帳全掛在扁一人身上?更何況施明德「發難」倒扁前「設局」見李遠哲,甚至把李沒說過的話硬塞到李口中,以此取得李的「背書」;「國政團」既是「白金」,為什麼李遠哲獨獲施的青睞?這是其三。何況,第一波「顧問團」名單,學者計四位,企業界人士四位,一半一半,又如何全部貼上「白金」標籤?這是故入人罪的第四個錯。到了是年三月十三日,陳水扁發佈第二波顧問名單,學者與企業人士之比是五比三,合第一波與第二波,學者與企業界人士是九比七,憑什麼說「國政團」是「白金」?這是第五個錯。施明德一筆抹殺學者,只挑企業界當例證,只是為「施主席」沒有入列,沒有分到糖吃,最後與泛藍玩裡應外合的把戲,教人齒冷。

故意搞錯事實,是不可原諒的「妄作」,施明德學歷不高,出獄後醇酒、美人日日春,不知止謗自修,竟而拿有的沒的「全世界領袖沒有人敢如此明目張膽地和眾多財團擁抱……」「忽籠」大家。施明德恐怕(一定)不知道中共建國都大肆擁抱企業家,號稱「民族資本家」,後來有人譏諷稱「紅色大肥貓」,而東、西方民主國家總統、首相網羅企業家入閣,進入政府,不但所在多有,且是常態,有什麼「利益輸送」可言?施明德酒膽、色膽特大,無知妄作的膽子更大。

說到「白金」,施明德恐怕才是前輩,是當行本色。當年寄希望於施明德的民主人士,半夜多半有給施明德拘到「夜店」中酒酣耳熱而言不及義的經驗。施明德夜夜笙歌到不避人耳目的地步,有人爆料施與股市大戶翁大銘到華隆招待所,光是半打葡萄酒,就瓶瓶超過萬元;許多正直的人與施漸行漸遠,就是看不起施的腐化。

所以談到「根本的腐化」,不是別人,正是施明德本人。誠如施的前妻艾琳達所言,施「耽溺於女人、醇酒和香菸」,這樣的人如何把政治當成志業?艾琳達甚至批判「施的金錢關係,要求公布最近幾年的財務狀況」,「嚴肅看待他是否和國民黨有利益關係」,與立委江昭儀呼籲施公布個人財產如出一轍。施明德反擊江立委,說這是「對他人格最大的污辱」,那麼施如何回應艾琳達赤裸裸的指控?

「二二八血淚史」製作人林一方指斥施明德是「政治牛郎」,施一怒告官,然而法律能杜天下悠悠之口?有媒體報導,施明德坐美麗島的牢,轉向蔣經國搖尾乞憐,承認自己「台獨」是錯誤,希望主子給一條「自新」之路,那麼施在獄中有沒有「打別人小報告」的公案,更應當重新檢驗。

施明德用餘生重寫自己的歷史,戳破「美麗」的「神話」,可能是施對台灣最大的貢獻。(作者為《當代》雜誌總編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