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別再瞧不起「代工」

◎ 巫俊毅

正當有人主張「代工」阻礙台灣產業轉型的發展之時,全球「專業晶圓代工」的龍頭台積電,正以單一年度二六三九億淨利、寫下了台灣民營企業獲利的歷史紀錄。

 圖為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中)帶領兩位總經理兼共同執行長劉德音(左)與魏哲家(右)出席公司法說會。(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

台積電位在供應鏈上游,去年獲利高居台灣企業之首。鴻海位居下游,也以一三○五億的淨利居次。這二家以「晶圓代工」和「組裝代工」聞名於世的台灣企業,雖無自有品牌,卻以合計三九四四億的利潤,超越日本五大品牌去年前三季的獲利總和八三○億台幣(遑論二○一三年度他們合計虧損二六一三億台幣),也優於台灣非科技之前十大(市值)企業的總獲利二八五二億。因此不論是製造業的上游、下游,不論是「代工廠」或「品牌廠」,具有競爭力,就能創造傲人的獲利。

又有云「代工廠」只會降低成本、不會研發創新。殊不知去年台積電的研發費用高達五六八億、鴻海四八九億、聯發科四三三億,任一家「代工廠」的研發支出都非常可觀。因此投入研發與「品牌」或「代工」無關,任何企業都必須投資研發創新,才能創造差異化與附加價值。「代工」或「品牌」是企業經營模式的抉擇,不能據以論斷其優劣與價值。

精密機械業與精密製造業正是台灣的強項,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大立光、日月光等台灣企業,均因其在製造、管理、研發的突出能力,在不同領域成為全球領導者。台灣的組裝代工廠,扮演出海口的關鍵角色,帶領整體產業鏈的蓬勃發展,同時建立別國同行難以跨越的門檻。部份企業毛利雖不高,但依靠高周轉率,也創造不菲的穩定獲利。台灣各界需要拋棄成見,重新檢視並肯定這些產業的價值。動輒以「代工」二字來貶抑台灣最具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實非明智之舉,亦非國家之福。(作者為上市機殼廠副總經理,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