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抓耙仔問卷」後遺症

◎ 呂禮詩

「藝人登AH-64E直升機合影案」自爆發以來,爭議從觀光團的人數、國籍,一直延燒到「要塞堡壘」的定義、戰術頭盔攜出營區及拍攝座艙儀表是否涉及洩密,而成為每天報端、網路及晚間新聞頻道談話性節目討論的話題;眼看如洪仲丘案的「完美風暴」即將形成,媒體報導上週國防部祭出鐵腕,由總督察室對陸軍航特部所屬單位人員發出「自清表白」問卷。
 AH-64E阿帕契戰鬥直升機。(資料照,記者黃美珠攝)

這份問卷要求官兵自白是否曾經私自引導家屬或友人進入管制區參觀,或目睹其他官兵家屬或友人未經核准擅入;此一作法,目前看來無論是檢調、網民或政論節目暫時沒有新的事證出現,但對於嚴謹科層結構所構成的軍隊而言,此種不必具名、人人皆是「抓耙仔」的手段,勢必對長官、部屬及同袍間的「信任」關係,造成傷害。

抓耙仔問卷的作法,對於軍隊來說,猶如十八世紀功利主義思想家邊沁(Jeremy Bentham)所構想的「全景監獄」(panopticon),以密集牢房構成的環形建築,圓心位置的瞭望塔,可以極少數的管理人員清楚地監視牢房中的一舉一動;此種可見而又無法確知的「監控」效果,將使部隊裡的階級崩解,徹底摧毀部隊中凝聚向心的領導力。

事實上,在「國防六法」通過並於一○二年所啟動的組織改造中,部隊的監察工作改由總督察室負責;反觀阿帕契案的重大軍紀事件,上從參謀總長、陸軍司令,下至六○一旅的督察科科長都遭輕重不一的懲處,但從國防部到陸軍司令部職司軍紀督導工作的督察系統卻無人負責,還要以破壞部隊團結的抓耙仔問卷找真相,豈不怪哉!

國防部漠視功能組織的疏懶,用「抓耙仔問卷」當作端正軍紀的馬其諾防線並非首次,結果造成單位上下的猜忌、離心離德而難以收拾。歷次軍事倫理研討會或學報所進行長篇累牘的實證研究早已得知:部屬對上司及組織的信任,將影響其工作滿足及組織承諾。寄希望於國軍高層,在以移送法辦、行政處分刮人鬍子之前,先檢討高司單位自身的「燈下黑」吧!

(作者為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前教官、新江軍艦前艦長 )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