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高鐵破產的台灣危機

〈自由廣場〉高鐵破產的台灣危機:重大BOT工程超過預計程序而預先破產,是否宣示了公共資產民營化的經營管理技術不足,還是BOT在台灣仍是一條不可行的道路?(資料照,記者吳世聰攝)〈自由廣場〉高鐵破產的台灣危機:重大BOT工程超過預計程序而預先破產,是否宣示了公共資產民營化的經營管理技術不足,還是BOT在台灣仍是一條不可行的道路?(資料照,記者吳世聰攝)

◎ 孫瑞穗

曾作為第一次政黨輪替榮耀的扁政府重要公共建設: 台灣高鐵,在日前宣告破產並將之收歸國有。這個重大BOT工程超過預計程序而預先破產,是否宣示了公共資產民營化的經營管理技術不足,還是BOT在台灣仍是一條不可行的道路?!

八O後的經濟全球化,最主要的特徵就是資金的跨界流動,隨之而來的問題則是,因國家法令管制鬆綁而造成稅收不易所引爆的財政危機。台灣的財政危機並非特例,而是世界性的普遍趨勢。由於資金和投資的跨界流動,導致企業逃稅或政府稅收來源消失,國家將預見越益貧窮,這也是「小政府」背後的政經因素。

舉例來說,1992洛杉磯大地震之後,所在地的橘郡政府正面對產業出走後企業相繼逃稅而國庫空虛狀態,為了賑災不得已連續好幾年向銀行超貸,在周轉不靈下宣布破產,導致復建長年停滯。八O年末因超國家區域經濟體出現而掀起投資狂潮,倫敦市政府興高采烈地將北邊Docland規劃為新全球金融特區,沒想到摩天樓蓋好後,中央突然宣布財務危機而停滯,造成了倫敦北區成了一片金光閃閃的荒城。

換言之,世界各地的政府都在面臨破產危機。然而,台灣政府的財務危機則有結構性問題,是政府架構的開支過大及治理配套不足。首先,我們缺乏一個超越黨派的國家規劃單位,來對地方城市發展進行長期穩定的規劃,造成了執政體系容易向地方派系妥協,使得直轄市升級本該設定南北平衡及增設區域政府,卻突然轉而膨脹為增設六都,一時之間增加好幾倍統籌分配款和都級財務支出,這些體制結構因素都預言了未來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政危機。

在這樣的結構困境中,高鐵財務崩潰只是一個剖面而已。高鐵營運成本和消費水平很高,它本來就不是在地公民的日常通勤工具,而是仰賴數位時代的商務人士、國際專家和外來觀光客的載客量。因而,它的財務危機跟交通設施所帶動的周邊產業發展,沒有做好行銷配套有緊密關聯。在歐盟成立後以文化觀光為主軸的歐洲和日本城市,多被這類高速交通工具所串連,就連後進發展的中國也是如此。他們都善用高鐵作為超高速時代的火車頭,來引進大量國際觀光客到在地城市,一方面帶動在地產業的蓬勃發展,並由在地企業認養高鐵,設立回饋機制以長期支持高成本營運維護系統和社區發展之用。另一方面,利用高鐵帶進的大量觀光客來做文化行銷和民間外交工作。在歐洲學者相關研究中,都證實了八O後各民族國家和城市的文化交流,跟高速化了的交通工具和大眾觀光密切相關。

台灣高鐵產生財務危機,跟相關的產業觀光沒有配套規劃,以及國際觀光沒有做好全球行銷有很大的關係,它導致外來商務與觀光客量嚴重不足。照理說,台灣的經商和管理能力都是世界一流的,民間經營不善顯然是表面問題。

關鍵應是,台灣沒有適當地卡進特定區域發展的優勢位置,沒有順應時勢來導引大眾觀光的全球資本流到在地產業上,全球化結構性的財務危機就更容易發生。這是在只看到高鐵營運到底該由公或私部門來營運之外,更需要被關照的結構性面向。(作者為美國加州大學城市規劃系博士候選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