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李筱峰專欄》「麻豆番」美國開講

■ 李筱峰

全美台灣同鄉會每年都會在美國各區舉辦夏令會,今年承蒙美南、美東南邀請,我以〈台灣人與台灣史的南島民族成分〉為題向鄉親報告,並呼籲勿忘南島民族也是台灣人的祖先。

我以故鄉「麻豆」為例。「麻豆」是早期平埔族西拉雅人的話,發音mata或matau,原意為「眼睛」,引申為「中心點」之意。我以power point播出台灣的卑南、布農、阿美、賽夏、達悟、排灣、魯凱族,以及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峇里島)、復活島…等「眼睛」的發音都與mata相同或相近時,會眾看得笑逐顏開。

我順便介紹學者Peter Bellwood的「南島民族發展七階段說」─南島民族在六千年前以台灣為起點,開始遷徙,經過七階段擴散到今天整個南島民族的範圍─北起台灣,東至復活島,西到馬達加斯加,南抵紐西蘭。Bellwood之說雖有爭議,仍可見台灣南島民族的意義。

演講中,我重申不要只知有唐山祖先,而不知平埔祖先。當我比較「族譜」與「祖譜」時,鄉親反應最熱烈。傳統的「族譜」,係以男性及漢族為中心,設定某一男性來台開基祖為基點,往下臚列歷代子嗣。但跳出男性及漢族中心,我提出我的「祖先譜系」(pedigree chart),以我為基準往上追溯,僅追溯到第五代祖先就有三十二人,合計前五代祖先共計六十二人,他們除了李姓之外,還有林、葉、黃、楊、董、王、周等,都是我的血脈所承自的祖先;其中若有任何一人不存在,就沒有我的出現,足見母系父系祖先同等重要,而且其中必有平埔族祖先存在。所以「祖譜」不僅可以建立兩性平權觀念,而且可以擺脫漢族中心主義,才不致真的數典忘祖而將平埔祖先遺忘。

此外,因盛情難卻,我在休士頓又多做一場演講,講題〈台灣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演講開頭,我從對學生所做的「台灣史常識測驗」談起,有一個題目我這樣問學生「二次大戰期間台灣遭受何國飛機空襲?」竟然有百分之二十學生答「日本」。問他們為何會有此印象,學生回答說「我們不是對日抗戰八年嗎?」至今我仍忘不了現場鄉親們聽到後搖頭無奈的神情。

離美前,我特別轉往洛杉磯,除了又應邀做最後一場演講,主要是去探望幾位我很敬重的朋友,一位是張志群伯伯和伯母,一位是郭樹人兄。亦父亦兄亦友的張伯伯,原籍江蘇,現年八十四歲,早年是中共的革命少年,曾在被國民黨綁赴刑場途中脫逃。戰後來台,一九八八年回中國觀察,徹底看穿中國的腐敗,決心認同台灣,投身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目前仍在台美兩邊疲於奔命;郭樹人兄是「『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的創始人之一。數年前,曾以自製的「台灣共和國」護照獲四個中南美國家簽證,並順利進出,給台灣正名莫大鼓舞。這兩位父兄同志,為我們示範一個道理:建立新國家是不分血緣族群的。

(作者為世新大學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