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孔廟歧視女性 奢談性別平等

◎ 簡正欣

教師節當天,民眾看見總統和許多縣市長參加祭孔大典,這齣年度大戲顯現的卻是孔廟極端歧視女性,而且是由政府撐腰。

孔廟供奉中國歷代聖賢大儒,雖然全為男性,確實有弘揚儒學之功;但是規格完整的台北、桃園、台中、彰化、台南、高雄左營等孔廟裡都有個崇聖祠,入祀條件卻是「哥哥爸爸最偉大,媽媽沒資格」。這項歧視女性的制度始於西元一七二三年清世宗詔封孔子五代先世王爵,在孔廟設祠奉祀孔子五代男性祖及孔子之兄,還有顏子、孟子…等九人之父,在祭孔之前要先祭崇聖祠。在古代「父權至上」、「男尊女卑」的宗族制度下,這些聖賢大儒的母親全被排除,一直「父尊母悲」至今。可悲的母親中包括孔子之母顏氏和孟子之母仉氏,都是丈夫早死的單親媽媽,可以說沒有她們就沒有孔孟、儒家;尤其是「孟母三遷」、「斷織教子」的故事,千古傳誦,譽為母教佳話,結果卻是無功無勞的孟爸入祠,這還不是「歧視女性」嗎?

二○○四年《性別平等教育法》頒布實施,孔廟的處境更加尷尬,對性別有差別待遇的崇聖祠已經不符合社會期待,可是教育部長和縣市長並未盡到《性平法》施行細則所載的「督導、推動」之責,九二八還親赴孔廟為性別歧視的祭典擔綱演出。試想,當孩子看到孔廟是「男尊女卑」,家庭和學校要怎麼教「性別平等」呢?

改革崇聖祠並不難,只需在神位牌上加幾個字就能「父母同祀」,例如「啟聖王叔梁紇公神位」改為「啟聖王叔梁紇公暨夫人顏氏徵在神位」,「先賢孟孫激神位」改為「先賢孟孫激暨夫人仉氏神位」,只是更換十幾座神位牌的花費而已。自二○一一年起,我向幾處主管部門投書建言,可惜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仍有「維護傳統文化」的迷思,堅持崇聖祠要原汁原味,讓孔廟繼續當「正統中國文化」的活化石,雖然也有「創新」之舉,例如打破傳統讓女性也能擔任祭孔的佾生和禮生,但心態上還是保守。

儒家孝經有云:「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崇聖祠「獨厚爸爸,虧待媽媽」已經違背孝經、孝道三百年了,請政府通令各地孔廟的崇聖祠趕快換上「父母同祀」的神位牌,別讓孩子或外國訪客誤會我們還在歧視女性吧!

(作者現職台中市國小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