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輕浮藝人化

台灣在解嚴(一九八七)以後,逐漸進入大眾消費社會,政治公害不但未有充分的反思,反而被商業公害取而代之。藝人化模糊了台灣國家重建與社會改造視野。

看看大眾傳播媒體的浮濫演藝報導:信息條件以藝人為第一,政治人物第二,資本家第三。影響所及,人們知道的常常只是演藝偶像、政客或富商的權勢與金錢光影,造成社會輕浮化。

政治人物要藝人化也因為這樣的原因。若說真正的演藝條件,因為存在著技藝的鍛鍊,也就罷了!太多的藝人化其實只是狗皮倒灶的芝麻小事誇大渲染,但因為珠光寶氣的浮光掠影,造成社會價值觀的嚴重扭曲。

看看每個國家對該國人民知曉、慕名人物的調查,台灣一面倒傾向於藝人,而對於其他應該知曉的人物幾乎一無所知,這反映了國民意識的輕薄。媒體長期的推波助瀾,有以致之。這種輕浮化,事實上也是許多媒體在信息社會不被重視的原因之一。

這已形成文化問題。進步的國家注意文化優質化的課題,媒體不會一味迎合大眾消費現象,會注意到真正的文化志向,避免社會流於消費化。

因為大眾消費社會的到來,物質主義的虛榮常常與輕浮藝人化交相炒作,誤導青少年人生觀。演藝做為一種藝術的錘鍊被忽視,被看到的只是紅氈之路,彷彿人生就是名利。

以藝人做為榜樣,而藝人在商業邏輯的炒作之下,誤導了自己和他人人生之路,忽略了社會其實有各種追索的課題,有各種追尋之路。文化的多樣化與深層性,被侷限在泡沫的光彩表面,吹彈即破,有如幻影。

大眾消費社會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但任何一個文化志向仍然存在的國家,不會一味迎合大眾消費現象,重要的媒體不會過度傾斜於輕浮的藝人化。

文明世界,政治的民主化、經濟的福祉化和文化的優質化,相互建構、輝映。台灣若要成為真正進步、文明國家,也當如是!(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