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請留住那美好的人間風景

◎ 范紀德

談起台北人的行天宮印象,除了煙霧繚繞的香爐,更要有敬神的米糕、收驚的人龍與喃喃誦經聲四下交錯,甚至有時還得包含宮門外賣炒冬粉與油飯的小販,在人行道上攔路推銷香燭的阿婆,方才構成一個完整的行天宮場景,但若想到這一大部分即將走入歷史,筆者不禁悵然。

筆者嘴饞,一向獨鍾那敬神的米糕,向恩主公誠心敬拜之後,剝去外殼去除霉運的龍眼,米糕甜膩香黏的口感久久縈繞在齒頰之間。也正因如此,每當走訪行天宮,必定會買幾份米糕一解飢饞,更可以分贈家人朋友,供過神的米糕,分出去的正是平安與福氣的期盼。

一個十元的米糕,買的是阿婆綻開如春陽的笑靨,是慰藉異鄉遊子滿載家人平安祈願的鄉情,正是因為有這一切的人情與期盼,才構成行天宮一幕幕美好溫馨的人間風景,不只順天敬神,也聯繫著一個個凡夫俗子的誠心祝願,與微小的幸福回憶,陪伴無數台灣人成長的每一分光景。

筆者自認並不守舊固執,也深能體會廟方提倡環保的美意,但當驚聞行天宮的香爐與供桌即將消失,而從各地趕來的信眾,長者們一張張充斥著失落與無助的臉龐,才驀然驚覺,這些看似不環保而浪費的儀式,透過奉獻香燭與果品的過程,帶著滿心的祈願與祝福,彷彿就隨著不斷飛升的煙霧,得以穩當地上達神明的耳畔,卻正是建構出神與人,信眾與信仰之間,最為堅固牢靠的橋梁。

環保固然重要,但若為了環保大旗而全盤割捨傳統與回憶,恕筆者無法苟同。畢竟與其拋棄那煙霧繚繞的傳統,不如少許可一家石化工廠的設立,恐怕還來得實際許多。

筆者在此請命,在傳統與變革之間,信仰與環保之間,是否能夠找到更溫和的平衡,為後世保留我們這一代的價值與行天宮印象,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作者就讀中山醫學大學,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