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追索轉型期正義 追尋民主的榮光

李敏勇

二○○六年的六月二十七日,中國國民黨和中國親民黨在立法院推動的罷免陳水扁總統案未通過。國親的領導人紛紛以「歷史將會記得這一天」或流第一滴血,評論說這是「民主恥辱的一天」、「人權蒙羞的一天」;也有人以行使罷免權而認為歷史會寫到這一天是「一個光榮的日子」,而為陳水扁總統上「品格」的一課。二○○○年五月二十日開啟的政治新局面在歷史的進程顯然陷於陰影,蒙蔽著某種道德性的黑暗。對照著未清算的歷史,未完成的革命成為現實的寫照,缺乏民主的榮光。

歷史將會記得二○○六年六月二十七日這一天。如果那麼重視歷史,那麼一九八一年七月二日這一天呢?這就是二十五年前的今天。又,一九八○年二月二十八日這一天呢?這距今二十六年。這都是美麗島事件相關的、後續的歷史;是決定民進黨執國家大政的美麗島事件蓄積的台灣人民力量之所以點燃民主火花的歷史。

一九八一年的七月二日,「旅美學人」陳文成博士被發現身亡倒臥台大校園草坪。他是因為被認為資助美麗島雜誌,資助施明德,而於返台省親時被當時的情報治安機關警備總部約談,咸認是刑求致死而製造墜樓的假象。這就是陳文成事件,一個經過二十五年真相仍然未調查公佈的事件。

一九八○年二月二十八日,林義雄律師因美麗島事件而被監禁在軍法處。但是,在台北市林宅,林母和亮均、亭均兩位雙胞胎女兒,祖孫三人在光天化日下被刺殺二死一傷,咸認是情報治安機關在戒嚴統治時代的某種恐怖主義肅殺,做為警告林義雄擔任省議員時期耿介批評國民黨為叛亂集團,以及在面臨審訊時的義氣凜然。這就是林宅血案,一個經過二十六年真相仍然未調查公佈的事件。

民進黨執政,陳水扁總統領導著台灣這個國家。但是林宅血案、陳文成事件,仍然未查明真相。歷史的陰影仍然掩埋在歷史裡。這樣的形勢會印證的是什麼樣的民進黨政權呢?又會為執政的民進黨提供什麼樣的基礎呢?輕易地就被泛中國國民黨反清算,難道不是因為民進黨政府、陳水扁總統怠惰於歷史責任的追究、調查而有以致之?

就在今天,二○○六年七月二日,在陳文成事件發生的二十五週年,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以探討「轉型期正義」,提出民間版「林宅血案和陳文成事件調查報告」。對照政府的怠惰,轉型期正義的研討揭示「在全球第三波民主化國家當中,我國是極少數不曾嚴肅面對威權統治遺緒,追求轉型期正義,揭示歷史真相,進而深化民主意識的國家」。並進而強調,「從當代各民主國家的經驗中已可發現,釐清『國家』應對人權迫害事件負責的真相,有助於全體公民深刻體會民主的可貴,對於民主的鞏固和人權的保障有莫大的助益」。這應帶給台灣人民啟示,並嚴肅思考取代中國國民黨執政的意義。

歷史回到二○○○年五月二十日,陳水扁總統就任的那一天。應邀在就職典禮朗讀詩歌的我,選擇的是〈心聲〉。引言裡,我強調了美國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在美國總統甘迺迪就職典禮朗讀〈全心的奉獻〉時,引述英國愛克頓爵士的名言「權力使人腐化」,加上「詩使人淨化」的諍言。台灣人民期待的新政治是改變中國國民黨黨國化弊病的願景追尋,兼具著國家重建和社會改造的視野描繪,而不只是統治權力的承襲。

民主如果成為價值,不是因為權力的互相取代,而是人民,一代一代的人民,免於像林宅血案、像陳文成事件那樣的血腥迫害而建構出自由的幸福國度。中國國民黨被輪替的長期化黨國統治歷史,之所以被批評,是因為像林宅血案和陳文成事件那樣被壓抑在歷史暗夜的哭聲。因此,我朗讀的〈心聲〉,以「我只歌頌土地/如果我只能愛一個對象/那無疑就是妳/我們的島嶼」;以「我只讚美自然/如果我必須為愛獻身/一定是為繁茂的草木/鳥的鳴聲」開始。

我在〈心聲〉裡的夢想應該是台灣人民對台灣這個國家懷有的夢想。這樣的夢想遠遠超過政治人物對於權力的慾望,這樣的夢想也應該成為爭取台灣人民支持以憑執政的政治人物的職責。每一個夢想都是一種簡單的願望,提醒政治人物不要忘記「人民的願望」、「詩人的夢想」。

我們台灣人民,所有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民,有權利要求實踐一種人民有自由、有夢想,關連自然與土地,並且有民主與法治的國家,特別是為我們的孩子。我們過去的苦難不應在孩子們的新歷史也成為烙印和負擔,這才是民主的榮光。

因此我說:「島嶼的航程和方向/是為了這樣的夢想/我們流過的血和汗/也為了這樣的希望」。

因此我說:「編織夢想/描繪希望/為了綠色和平的國度/台灣」。

我仍然要這樣說!我仍然要這樣說!

(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