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安迪會」與台灣的戰略機遇

◎ 賴怡忠

印度大選變天,古吉拉省省長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BJP)大勝,迫使執政十年的國大黨下台。人民黨此次單獨過半,打破事前所有預估。有強烈民族主義信仰的莫迪出任印度總理,對亞洲情勢與台灣處境都有重要影響。

莫迪兩個勝選關鍵:人民對於莫迪任內締造「古吉拉經濟奇蹟(Gujarat Miracle)」的信心,以及對甘地家族支配政治的不耐。前者與這兩三年印度經濟陷入停滯導致社會不滿有關,後者則反映了過去廿年來印度經濟發展後,所出現的中產階級與年輕世代,希望出現新政治的期待。因此即使穆斯林族群有著強烈不信任感,但莫迪依然領導人民黨大勝,可見新世代對新政治的強烈期待。

雖然莫迪非因外交政策勝選,但莫迪對與中、美爭論毫不妥協的立場,確是讓其有效固票的要因,也因此外界開始以「印度的安倍」稱之,對莫迪可能的經濟作為也仿效「安倍經濟學Abeconomics」而稱之為「莫迪經濟學Modeconomics」。日相安倍會不時留意的三個推特(Twitter)之一就是莫迪。選後日本也立即邀訪莫迪進行「安迪會」。如果「安迪會」成行,則這兩位都矢志推動自主外交,作風同樣強悍的政治領袖見面,會激盪出什麼火花,值得關注。

以日本與印度的實力,如果出現戰略合作甚至是準同盟關係,對亞太的衝擊絕不亞於中國崛起。不僅中國更不可能主導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連帶也會牽制美中在亞太搞C-2可能發展。這個合作關係可能會讓澳洲、菲律賓與印尼等選擇加入,形成一股新的第三勢力,既不願臣服中國,更反對美國透過與中協調搞定亞洲的合作力量,可能發展成類似歐盟的亞太區域聯盟。

在印台互設代表處三年後莫迪就訪問台灣,之後在民進黨執政時更多次派副省長率團訪台,顯見其對台灣的正面印象。如果一個從未來過台灣的習近平可號稱「知台派」,那莫迪不更該被稱為「友台派」?再加上「熟台派」的安倍,這個日印中新三角關係對台灣充滿了眾多的戰略想像。請別再讓擔心「逢中必反」的標籤限制了自己,而流失掉這個戰略機遇吧!(作者為台灣智庫副執行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