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基本生活空間」免房地稅

◎ 楊德源

房價高,引爆諸多民怨。且現在的利息成本低,房屋稅的負擔更低,不足以壓制擁房自重的投資客或金主,囤房等待房價上漲的高獲利。日前,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初審通過「房屋稅條例」修正草案,加重囤房者的持有成本,自用住宅之外的房子,加重課稅,應可讓囤房者知所進退,有活化房市的效果。但是,一個人有幾戶算作囤房?再者,房子的大小不一,所在地段、城市或鄉村,也會影響房子價值的評估。小資青年的十坪套房是一戶,富商的百坪豪宅是一戶,鄉間的花園別墅庭院深深,稱之為農舍,也是一戶。一戶如何定義,大小怎麼界定才公平?

「住者有其屋」是無殼蝸牛的夢想,要有適當政策引導。政府應立法保障每一個國民的「基本生活空間」。每個國民現有住宅的面積,若在此基本生活空間以下,房屋稅、地價稅全免。但是若在此生活空間以上,房屋稅、地價稅加重,面積超過越多,稅率累進越重。增加的稅收則可用來做為無殼蝸牛低利購屋貸款的基金。空屋持有的成本增加,空屋更快釋出,供給增加,房地產市場必然活絡。

上述政策構想,既保障國民的基本生活空間,更可使社會財富分配平均。面對台灣經濟持續衰退,社會財富的分配更加惡化,經濟弱勢者更需協助。簡單的房屋稅制改革,及國民生活空間的立法,既可保障國民的基本生活權利,還可讓台灣「空屋多,無殼蝸牛也多」的現象逐漸消失。

(作者為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系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