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怎可迷失方向自取滅亡?

近年來中國並沒有面臨外來的軍事威脅,卻持續提高國防預算、積極擴張軍備。如果說中國單單針對台灣而來,也應該不必這麼大張旗鼓才對。所以,其中到底有什麼玄機,非常值得探究。

  自從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以來,歐美國家紛紛對中國採取武器禁運,避免中國獲得先進攻擊性武器。這項武器禁運政策的目的,主要是希望提升中國的人權狀況,否則,讓中國獲得愈來愈多的先進武器,北京領導人的對內鎮壓程度,就不只是天安門屠殺的規模而已了。再者,中國遲遲不願進行民主改革,堅持一黨專政、社會主義道路,這種情況很容易產生對區域和平與安全的威脅,特別是對台灣。

  然而,一九八九年到現在的十六年間,歐美國家一方面對中國武器禁運,一方面卻把資金、技術挹注中國。結果,中國的經濟發展快速崛起,外匯存底不斷累積,使其購買武器的能力日益增強。歐美不賣,俄羅斯賣,中國就不怕沒子彈了。事實上,十幾年來,中國的軍事擴張,主要就是俄羅斯助其一臂之力。與此同時,中國也愈來愈懂得利用經濟籌碼,與歐美國家進行外交買賣。歐盟國家既然想跟中國做生意,武器禁運的關卡怎麼可能守得住?所以說,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的壓力,其實是歐美國家自己造成的。

  歐盟要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美國一向都表達反對的立場。日前,美國眾議院還以四一一票比三票的懸殊差距,通過反對歐盟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的決議案。這項決議案要求,美國和其他國家政策應是促進中國民主,而非中國的軍事建構,這樣才有助於一個穩定、和平與繁榮的亞太地區。美國的反應顯示,中國走向軍事大國的野心,逐漸令人感到憂心了。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中國遊說美國停止對台軍售,美國卻一再重申提供台灣防禦性武器的立場,而且,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部署,包括美日安保合作也在強化中。話說回來,中國為什麼甘冒國際的大不韙,或明或暗地在擴張軍備呢?

  過去,中國對於併吞台灣的說詞,千篇一律是訴諸大中國民族主義,彷彿征服台灣是它的民族使命。值得注意的是,近來,中國染指台灣的理由隱約又增加了一項,即擴大經濟空間乃至政治空間。以往,中國談台灣問題,強調的是﹁收回﹂台灣,僅此而已。現在,在他們的口中,併吞台灣變成突破第一島鏈的第一步,其目的是為了向太平洋的浩瀚空間挺進。中國要擴大經濟乃至政治空間,自然會擠壓到其他國家的既有空間,這不能不說是國際秩序的一大挑戰。

  從這種戰略轉變來看,不論台灣如何,甚至不論美日如何,中國都注定要走向擴張之路。愈來愈倚賴國際貿易的中國,一方面需要更多的能源及供應上的保障,一方面也需要確保海外市場的穩定與擴張。中國的許多論述都指出,要解決這些環環相扣的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強化軍事力量。他們認為,唯有強化軍事力量,尤其是海外的軍事投射能力,才有辦法確保能源安全,以及保護貿易利益。在中國的構想中,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必須儘早在太平洋、南海、印度洋進行軍事部署,而載量大、投射遠的航空母艦、核子潛艇都是擴張必需品。

  在這種情況下,台灣面臨中國的軍事威脅,當然也會愈來愈大。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單單台灣一個國家受到威脅的問題,而是西太平洋的穩定與安全,乃至於國際秩序遭到嚴重挑戰了。布希在就職演說及國情咨文都強調,未來四年的外交政策將以推動民主作為主軸,其對中國軍事擴張的﹁軟圍堵﹂不言可喻。不久前,因為天安門鎮壓被罷黜的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去世,仍被中國官方定調為犯了嚴重的政治錯誤,此一頑固觀點顯示﹁胡溫改革﹂無法期待,民主與反民主的價值衝突是難以避免的。

  美國要在全球推動民主,又以資金、技術協助中國發展經濟,既強化中國的一黨專政,又提升其擴張軍備的能力,這是互相矛盾的。如此,又如何說服歐盟維持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如何防範中國實現霸權野心於未然?台灣亦復如此。中國瞄準台灣的飛彈增加到七百餘枚,杯葛台灣軍購不遺餘力,不擇手段挖台灣的邦交國,還搞﹁反分裂法﹂的法律戰。面對中國嚴重擠壓台灣生存空間,還能因為所謂的包機直航、喪禮外交,便天真地以為兩岸已經春暖花開,而敞開三通、直航的大門嗎?

  台灣的國際戰略價值在於,扮演全球民主化的亞洲灘頭堡,這是台灣生存與發展的根基。萬一台灣自己迷失方向,把資金、技術送給中國擴張軍備,自我模糊對台灣的國家認同,最後淪為中國航向太平洋的中途島,民主國家除了撤守到第二島鏈,恐怕也對台灣的自取滅亡莫可奈何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