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服貿很簡單:兩個原則

◎ 林軒竹

經濟部長張家祝日前公開批評學者教授在「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議題上造謠造假、誤國害台,筆者深感荒謬、可笑!

服貿這件事其實並不複雜。凡作任何公共決策,在公開透明的前提下,基本上不離兩個原則:成本效益分析、分配的問題。

在原則一「成本效益分析」方面,決策的效益一定要大於成本,也就是馬英九口口聲聲的「利大於弊」。既然利大於弊,就應該先把簽署後的效益很明確的說明。目前為止,我看到經濟部所呈現的效益部分,主要依據是去年七月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所作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經濟影響評估報告」。但因該報告中最後評估結果「雖均為正面效益,但效益幅度不甚顯著」,也無產業衝擊評估,淪為學界笑柄。後國貿局雖發聲明稿解釋,但仍無助凸顯其效益顯著性的說服力。再者,對於相關專家學者所提出的成本端部分,經濟部也應逐條釋疑,並提出衝擊的評估細節報告和因應方式。

原則二,分配的問題。亦即,就算利真的大於弊,有沒有分配集中於財團的問題?如果有,如何解決?請注意,這不是拿納稅人的錢去補貼損失問題,而是效益分配正義問題。這個部分我也看不到經濟部有任何評估。

其實這些我在去年十二月「經濟部只懂廣告不懂經濟」一文中提醒過經濟部。奈何經濟部執迷不悟,除跳針式的要大家仔細去讀服貿協議內容,更想以區區七頁懶人圖包蒙混闖關。在此我倒要建議張家祝好好的詳讀一下鄭秀玲老師所作的三十八頁「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我國的衝擊分析」投影片。從最後一頁中,鄭老師的結論是「循美韓談判經驗與中國進行談判」,你便可清楚了解,大家反對的是馬政府欲急推硬推現行版本的黑箱服貿!

最過分的是,如你張家祝此等無知官僚,僅知阿諛奉上,不知問題癥結,還汙名這些致力維護台灣經濟未來的學者教授「誤國」。到底是誰誤國害台,昭然若揭!

(作者為國立成功大學會計系暨財務金融所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