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抗金,呼喚台灣社會的正義感!

◎ 陳儀深

三月廿一日中午是佔領立院學生給馬政府「最後通牒」期限,結果繫鈴人不願解鈴,個人認為原因包括技術面─馬希望以拖待變,例如天冷下雨、議場學生因環境惡劣失去耐心內部分裂…,以及實質面─服貿貨貿深化兩岸關係是馬政府的命根,無論如何不能讓步。這場鬥爭如何收場?台灣社會受到嚴酷考驗。

馬英九把學生的行為定位為「違反法治精神的方式」從而絕對不能妥協,這與即將接任國安會秘書長的金溥聰說法如出一轍,金強調民主法治社會要勇敢拒絕「少數違法暴力行為」、「民眾對違法暴力行為不該鼓勵」、「少數人高音量有時不代表沉默大多數的聲音」。

事實上,進行佔領國會議場這邊的學生與教授早已表明這是「公民不服從(或稱抵抗權)」的實踐,也就是面對執政者違反程序正義、以多數暴力的手段要強行通過影響重大的服貿協議時,採取公開、非暴力、出於良知的政治性的違法行為,網路上流傳的一群法律學者的聲明,就是這樣宣稱「佔領行動是抵抗權的行使」,如果總統和立法院長不出面處理憲政危機,人民有權擴大抵抗權的行使。

是的,我們就是要違法!就是故意以違法的手段來解救燃眉之急,請不要在這個時候搬弄民主法治的道理,但是違法不等於暴力,所以我們看到學生堅持的和平與自我約束的秩序。金溥聰故意把違法和暴力畫上等號,就是想要動員每個社會都有的保守勢力,就是要弱化佔領議場行動的正當性。

學生們必須謹記,這一場公開、非暴力、出於良知的違法行動,就是徹底的介入政治。維持場地的清潔與秩序只是手段的一部分,喚起民眾的支持還需具體的主張和論述;來來往往的人潮固然很熱鬧,但載舟覆舟要趕快想辦法找到施壓的著力點。支持的大人們也要警覺,兩岸經貿關係已經是必須面對的現實,相關協議哪些必須堅持、哪些可以讓步已經想清楚了嗎?民進黨過去的「表面審查實質杯葛」如果走不通,要趁機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點。

青年學生呼喚的是台灣社會的正義感,馬金正在動員的是社會中的既得利益。讓我們通力合作運用智慧,使正義感昂揚,使馬金的企圖不能得逞!

(作者為政大台史所兼任副教授,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