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技術面看KANO

◎ 蔡國顯

魏德聖監製的《KANO》,由於大部分採用日語發音,引起廣泛的討論。筆者早年在各獨立製片遊走,深刻了解和體會獨立電影製片公司拍片的艱辛和困難。

魏德聖是筆者碩士論文《國片導演的執導經驗及其創作歷程之研究》訪談研究者之一,當時他正為攝製中的影片《賽德克.巴萊》籌措後續資金。訪談前閱讀他所著作的「小導演的失業日記」,赤裸裸的刻劃和解剖那段不如意與困頓;他也從不諱言出身電影最基層,並表示「有膽」是他的本錢。

訪談中,他提到將來會退居幕後培植新人,事實上當時他還只是正式執導過《海角七號》一部影片,且第二部《賽德克.巴萊》仍未完成,但就在第三部的《KANO》,他果然大膽提拔了演員馬志翔來導演這部他自己投資數億元、大場面、使用高難度且花費高昂的同步錄音(SYNC SOUND)技術,及九十%外國語發音的《KANO》,氣度、氣魄和胸襟在在令人折服。

《KANO》片中用了包括日語、華語,閩南語、原住民語、客語發音,且大場面的鏡頭運動流暢,視覺特技和美術佈景天片閃電效果幾可亂真(一些閃電黃昏彩霞滿天鏡頭,都在攝影棚內噴畫天片加造景拍的,很花錢),錄音師多層次音效更是達國際水準,令人激賞。然而在片尾工作人員名單之中,魏導還是將自己的名字放在馬志翔後面,提攜後進的心胸讓人欽佩不已。

至於引起眾多討論、出現連結八田與一和嘉南大圳的情節,應是編劇上刻意安排營造的地域話題和宣傳戲劇效果。電影拍攝和發行成本非常高昂驚人,獨立製片公司沒有必要為了「媚日」而賭上投資。

臺灣電影盜版猖獗,著作權受到嚴重侵犯,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門仍有許多改善空間。因此,請大家給自己的國片多一點支持和鼓勵,多推薦親朋好友買票進場看《KANO》吧!

(作者為導演,電影碩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