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官方經濟數據不能反映民間疾苦

最近部分民生物資飆漲,加上薪資倒退十六年,家庭主婦、上班族苦不堪言。而馬政府非僅沒有能力解決問題,穩定物價,紓解民眾的痛苦,反以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與實質購買力等選擇性數據與話語權優勢,例如國發會主委管中閔宣稱,「台灣的物價在亞洲國家是少見的穩定」,而馬英九總統更自誇以購買力平價(PPI),去年我國之人均PPI為三萬九千多美元,優於南韓的三萬四千多美元,台灣的物價更比美國、日本、南韓便宜,再度展現學者從政之傲慢與不知民間疾苦。

此外,還有學者不但不為物價飆漲造成通膨,而責難於執政者,竟然強調通貨緊縮為各種經濟災難之最可怖者,一旦通縮形成,物價、生產、銷售、就業、薪資會出現環環相扣的惡性連鎖反應,使全社會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甚至陷入如一九二九年大蕭條、日本失落二十年之萬劫不復境地。因此妄發議論,以去年我CPI年增率只有○.九七%,而歐盟各國一月物價上升率僅得○.八%,即全力擬定各種對策防備發生通縮風險,認為台灣正在形成一場完美通縮風暴。在民眾薪水日薄,口袋裡的鈔票購買力一日不如一日,馬政府的學官提出的美好數據,及象牙塔裡學者的學術見解,與民眾的感受完全背離,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平實論之,現代國家的治理必須依據正確的統計數據,即史學家黃仁宇一再強調的「數字治理」,否則將無法判斷國家的資源與實力,無從擬出正確決策,導致國家之衰敗。但經濟學畢竟仍未完全科學化,任何一種理論觀點都面臨強力的挑戰,而任何之統計數據亦皆有不足之處。例如國內生產毛額(GDP)雖是衡量一國經濟的指標,但未計算為了推動經濟成長所付出的外部成本,而且它是一種量化指標,未能檢測出人民的幸福感,因此其重要性與意涵備受質疑。更何況它是一個總體性的與平均的數據,並未能反映出個體之間與階層之間的巨大差距。譬如美國之GDP規模雖是全球第一,而其人均GDP亦在富國水準之上,卻未能反映美國已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所稱「一%對九十九%」的分裂社會事實。而台灣的GDP更是嚴重失真,看不出因為海外生產逾半,導致國人實質薪資倒退,以及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癥結。

就台灣CPI的計算方式,是由近四百項商品與服務之價格調查,再以不同權重計算不同類別之平均值。因此,它會產生一個嚴重的問題,即使一般家庭主婦在菜市場上發現豬肉、蛋價、土雞腿皆創下歷史天價,而外食族的便當隨便亦有十%漲幅,但因那些3C產品在激烈競爭下,價格大幅滑落,平均之下就導出了去年CPI年增率不到一%的荒謬結果。所以官員所言台灣物價非常平穩,並非謊話,只是漲的是民眾天天必須吃用的物品,而跌的是那種二、三年才會買一次的手機、筆電,甚至十年才會換的電視、冰箱。如此的物價平穩對一般庶民來說有何意義?再談購買力,不僅要跟其他國家比較,也要跟自己的過去相比。跟其他國家比時,不但要比物價水準,更要比所得。而跟自己比,就以薪資倒退回十六年前的當時購買力來看,一個雞腿便當五、六十元就有,現在是九十元起跳;而一碗滷肉飯約十五、二十元,現在恐怕非三、四十元不可,而名店更有一碗五、六十元的高價。而且,無論CPI或PPI皆未計入近十年大台北地區飆漲近一倍的房價,如此的物價平穩與購買力勝過周遭國家,對一般民眾根本如水中月般虛幻。

其實,無論是CPI、PPI、GDP都無法真實反映民眾的絕望與痛苦,國人要安居樂業,社會欲追求安定與和諧,必須建立在分配差距縮小,與合理完善的福利、醫療、退休制度。因此,政府不能以一些虛無縹緲的統計數據沾沾自喜,必須承認低薪是國恥的事實,檢討其病因,振興經濟,創造就業,提高國人所得,這才是馬政府與學者專家應戮力以赴的課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