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記者悲哀?還是中國悲哀?

◎ 何言銳

中國兩會(人大和政協)結束後的總理記者會,總是每年中國新聞的重頭戲,今年也不例外。各界最想知道的是,前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周永康是否已接受調查,但提問的中外媒體卻都避而不談這隻「大老虎」的下場,呈現出一種集體沉默與妥協的悲哀。

當然,處理過中國新聞的人都知道,無論中外媒體,能在總理記者會上提問,都是經過精心安排與推敲,北京不讓問的問題,絕對沒人敢提、敢問,除非該記者或媒體以後不想再到中國採訪。

因此,透過中國媒體直播,我們看到連歐美重量級媒體,包括CNN、路透、金融時報、美聯社等,都只敢問中國方面安排好的問題。例如路透提問的資深記者,竟然問中國總理李克強今年最大挑戰為何?這種刻意做球的題目,豈是路透風格?

提問的台媒也很悲哀。與去年的問法差不多,前面一段吹捧近期兩岸關係有多少發展,接著問中國總理對今年兩岸關係的期許和展望;而真的台灣人關心的馬習會呢?受害台商的權益保護呢?乃至於台灣堅持的人道探視權,通通問不出口,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

說白一點,中國兩會就是政治大拜拜,偶有驚人之語,也多是花邊新聞。最後的總理記者會,則是中外媒體難以挑戰的禁區,參與者都必須乖得像隻寵物,允許叫才能叫,這就是中國政治體制的本質,台灣人應早日認清。

(作者為媒體人,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