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議會變砲房」的公共價值思考

◎ 劉曜華

近日社會新聞以聳動標題議會變炮房凸顯縣市議會空間管理不當、甚至低度利用的現象,此問題有兩大公共政策思維值得各界重視:

一、台灣現有超過八五○位縣市議員(五都三一四名、台灣省五六四名),這些議員依法均為無給職,但實際年薪水準係比照各縣市局處長,且依法配有公費助理及服務處補貼等費用。以台中市為例,市議員年薪約一五二萬元,每月公費助理費二十四萬元,為民服務津貼每月二萬元,六十三名市議員一年相關費用支出約三億元。不但如此,每位議員還配有專屬研究室及包括過往縣議會因幅員廣大增設的議員休息室、國際會議廳等硬體設備。

理性規劃的政權機構雖然擁有如此高規格設備,然而台灣地方選民卻長期容忍三個現象:開議期間議會殿堂空空蕩蕩(議員領局長等級薪水、卻不用點名開會上班?)、議員研究室及休息室長期閒置低度利用、預算監督缺乏專業性與在地性。如果我們繼續容忍這種現象持續,議會變炮房只是開端,議會降格為縣市政府府內局科室,也就是台中人俗稱的台中市政府議事局,將嚴重影響台灣民主政治正常發展。

二、三年前通過的住宅法第二條規定:縣市政府應該致力於出租型社會住宅的規劃、興辦、獎勵及管理,這部國內外政策界認為延遲到來的進步法案,推行兩年來卻不見地方政府任何積極作為,甚至還有地方政府抱著繼續興建出售住宅、贏得政績美名的落後心態。如果雲林縣議會的議員研究室可以充當炮房,何不跳脫本位主義,將其改建為雲林縣首批社會住宅?同理推之,當台中市政府急就章以精密機械園區工業住宅用地興建出售幸福好宅的時候,目前閒置於豐原區原台中縣議會議員休息飯店,不就是台中市第一批社會住宅的最佳基地嗎?

議會變炮房可惡,因為高價值公共空間被公然私有化、低度利用卻不自知。議會變議事局、甚至議事科可怕,因為台灣民主監督制衡機制就在這群每天只知跑攤、跪拜尋求連任的開會缺席者糟蹋下,無以為繼。(作者為大台中市政監督聯盟(https://zh-tw.facebook.com/ngotaichung)共同發起人,台灣中社社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