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徐斯儉/ 民進黨對中政策的「一里路 」

徐斯儉/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清大當代中國中心主任

如果從五十年後回首,我們會怎麼看這一段時間民進黨對中政策的調整?我是抱著這樣的心理來讀民進黨前一陣子通過的「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如果這麼看,我與許多坊間的看法可能不太一樣,這的確不是一份石破天驚的文件,但卻也不是沒有時代意義的。因為這份文件雖未能提出清晰的政策綱領或施政路線,但卻很明確地表明了某種價值的態度。在綠營諸多人士採取一種汲汲營營想要藉著對中國表態換取短期選票的投機風氣下,這份文件有著一份不合時宜的堅持。而這份對理念的堅持,如果有更加貼近現實的政策作為搭配,那麼才算是真正對這個時代有所交代。

理念如何立足?

坊間流行一句話,說什麼民進黨應該完成其對中政策的最後一里路,言下之意就是應該藉著廢除台獨黨綱放棄其主權立場。中共要民進黨放棄台獨黨綱已不需解釋,藍營這麼講也不奇怪,因為在光譜上他們站得比民進黨更靠近中國政府。但民進黨的人自己這麼說就要斟酌一下了,這與其說他們是想改變主權立場,不如說是出於一種現實的考量。退一萬步說,就算為了選票修改立場是遷就政治現實,但這麼說的同時其政治理念如何立足?

美國前國務卿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曾在一次電視訪問中說:「如果你沒有對未來的想像或理想,你就不知道要把國家帶往哪裡;但如果你不注意政治現實,那麼再有理想也達不到。」政治是現實的,但好的政治必須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求取平衡。如果政治人物或政黨沒有了政治理想,最終只能在別人設定的政治理念戰場上被宰制。但如果僅有理想不講現實,那也可能被歷史淘汰。這就是民進黨面臨的時代挑戰。

自從上次大選失敗之後,民進黨內外就有各種聲音要求檢討,但究竟應該在哪個層面上做出檢討,卻有著非常不同的看法。我在二○○九年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篇名叫「用『深慮』代替『深綠』:面對中國崛起這個不方便的事實」,該文主張民進黨應該更為現實地分析面對正在崛起的中國,看懂中國崛起過程中的強項和弱點,認清中國崛起帶來的機會與威脅。簡單地說,該文所針對的,是批判民進黨在陳水扁第二任所表現出空想台獨冒進主義的不現實,建議該黨在認知上和作法上對中國應採取更為現實主義的作法。

沒有想到,才過了四年,許多民進黨的人物就飄盪到另一個方向去,那就是失去或故意不談理念,將自己打扮得比誰都更現實起來。之前說坊間流行的「最後一里路說」(其實是被北京政權設定的角度),就是一種完全放棄理想的觀點,這不僅對不起民進黨自己的傳統,對台灣的政治發展史,乃至對中國和東亞的政治發展史而言,更是一種背叛。因為那種為了能為北京所容,便自動撇棄談論民主自由人權的「現實」作法,不僅是一種卑躬屈膝,而且可以說對不起為追求這些理想而犧牲奉獻的那些中國人,以及幫助他們的所有人。如果有一天中國真的實現了民主化,並且影響東亞其他國家也實現了另一波民主化,回過頭來台灣人如何面對自己這段投機可悲的歷史與面貌?如果民進黨真的也這麼做了,就等於是放棄了一個領導歷史方向的任務。所謂的「最後一里路」,最終的目標一種是歷史地位的墮落。

拿出政策規劃

但畢竟若真的要領導歷史,仍必須走出現實上的困境。面對中國強勢的挾國家資本,以及巨大市場的磁吸力,民進黨要如何面對?在批判馬政府經濟傾中之餘,民進黨若沒有一套清楚有別於馬政府「唯自由貿易優越論」的政策與論述,那麼面對乘經貿全球化之大潮而崛起的中國國家資本主義,恐怕民進黨也很容易會詞窮,甚至作法上與馬政府沒有太大的區別。在對國內及國際上要怎麼辯護願意參加TPP卻對於與中國貿易有所保留呢?對於中國本身經濟、金融、產業、市場未來發展的分析,這份紀要也著墨甚微。實際上,要推出一套兩岸經貿的安排,與想要一個怎樣的國內經濟社會秩序是息息相關的,這不是透過整理不同專家的看法能夠達成的,可能也超出了這份文件的架構。關於此點,不僅僅蘇主席領導的團隊尚未給出清楚的回答,綠營其他團隊就算以「專業」方式認識中國經濟,也還沒有就台灣經濟與社會的整體發展及對中對外經貿戰略提出一套前後一致的說法。

肯定「紀要」站穩民主人權價值立場之餘,我們也寄語民進黨蘇主席,以及所有綠營團隊,要拿出更為具體現實的政策規劃,捍衛台灣的社會民主價值。迴避現實,自己連第一里路也無法走出去;沒有理想,別人給的最後一里路只會走向屈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