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健保的動物園生態

◎ 施壽全

健保提高給付,每年增編五十億挹注醫療院所,但萬芳李紹榕醫師評論此舉是騙「猴子」把戲─首見醫院被比擬成動物,頗有感觸。

健保採總額管制,全國大總額分成六區(業務組),各區內又分醫院、基層、牙醫、中醫及洗腎等總額。同醫院總額內,某些醫院若業績增加,就會擠壓其他醫院收入,實質存有競爭關係。反之,不同總額的基層與醫院,無直接利害關係,但也不會相互仗義執言。醫療環境惡化,有人呼籲醫界團結以維護權益,但在不是競爭就是互不關心的制度設計下,團結根本是空談。

費用審核與醫院評鑑委員,都是平均由各醫療院所遴聘;因為任務是抓別人瑕疵,所以就形成一種恐怖平衡。找人麻煩,自己也會被找,下手輕重,常有爭議,但該怪主管官署不公嗎?其實主要都是醫界自作自受。

台灣近二萬家醫療院所都靠健保養。雖然有點悲哀,但將我國單一保險人且總額管制的健保制度,譬喻成一大動物園,倒也不為過。不同性質動物,被分在不同園區飼養。飼養員供食,有點吃不飽了,便多供一點,但原本食物卻可能部分被同伴偷或搶走,結果也沒飽。有些小衝突難免,但不致釀成大動亂,因為各種猛獸都各有尖牙利爪為恃,誰也不敢妄動。

動物豢養在固定園區未必不好;野生動物雖自由自在,但也可能受攻擊或覓食困難。動物園動物大體不必為安全與食物煩惱,但就得被品頭論足、行動受限及遵守其他規範。當然,若有時沒吃飽,咆哮幾聲,該不致換來關禁閉或鞭打的處罰吧。

(作者為馬偕醫院副院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