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就是這樣失去競爭力的

◎ 何信翰

筆者任教的大學正在進行大一國文課程改進計畫。這個計畫之所以會推動,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常有學生反映:「老師,我們可不可以不要上高四國文?我們要不一樣的,大學的國文!」若再細問他們高中國文有甚麼不好,大部分被問到的同學都會馬上回答:「國、高中國文課程所學的東西,根本一輩子都用不到!」

根本一輩子都用不到!這就是我們當前國文教育的最大盲點。

當商業周刊已經用「i時代來臨了」做為封面故事,告訴大家「往後簡單就google得到的東西都會沒甚麼價值」,我們的國文課程,卻還在叫年輕學子浪費寶貴的青春,去背誦那些僅僅花兩分鐘就可以從智慧型手機上查到全文的古文。

綜觀包含中國在內,世界各國文學教育的重點,技術方面著重在閱讀與書寫能力的培養;內在方面則強調審美觀念及現代公民素養的養成;進一步則藉由世界文學的閱讀,擴展學生的國際觀。但當前台灣的國文教育,一來不養成現代語文的閱讀與書寫能力;二來不培養「現代公民素養」;三來對世界文學也不注重。這樣如何能讓我們的下一代在國際上有良好的競爭軟實力?

(作者為中山醫學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